編者按:良好的社會心態是社會發展穩定的前提,是社會治理及其創新得以有效進行的強基之本。一直以來,廣州市白云區將心理健康服務嵌入基層社會治理中,把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民生實事來抓。目前,白云區實現了24個鎮街第三方社會心理專業化服務全覆蓋,中小學校標準化心理輔導室建有率達100%,專職心理教師配備率達100%。隨著今年7月白云樹洞微信小程序的上線,以及白云樹洞社會心理公益團的組建,白云區構建起“線上發布心聲及專業心理疏導+線下鎮街社會心理服務站心理疏導及危機干預”的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模式,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廣泛宣傳各級心理援助資源,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尋求心理幫助,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各類社會不穩定因素,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我們將今年以來白云區鎮街社會心理服務站心理干預的部分優秀案例整理成篇,以期讀者能從中收獲一二,更好地以健康、積極的心態生活、工作,幫助自己的同時幫助別人,共建和諧有愛大家庭。
在抑郁癥患者群體中收集了6670份有效問卷而打造的《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顯示,68%的患者認為引發抑郁癥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親子關系,而抑郁癥發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18歲以下的抑郁癥患者占總人數的30%,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已達15~20%,接近于成人。同時,生病的孩子往往有個生病的家。77%的學生患者在人際關系中易出現抑郁,69%的學生患者在家庭關系中易出現抑郁。
《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指出,對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是其就醫前極為關鍵的一環。他們能否及時察覺孩子的異動,并給予有效的關注和引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病情走向。很多家長都只看到孩子的行為表現,卻看不到背后的情緒和精神因素,把問題簡單定性為不愛學習、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長此以往,導致青少年的抑郁之路“道阻且長”,甚至出現自殘、自殺等傾向。
生活在廣州白云區永平街的17歲花季少女小Y,就曾是“生病的孩子”。由于父親的家暴、父母的分居,小Y心情開始莫名低落、壓抑,繼而發展為自殘并引發輕生念頭。然而,面對孩子的情緒變化,父親卻視而不見。盡管街道、派出所、心理服務站、社工站、居委會多次聯合上門勸說其及早帶孩子就診治療,家長也沒有認識到孩子問題的嚴重性,不但消極應對,更產生暴躁抵觸情緒。幸好,工作人員堅持不懈,經過長達20多天的勸說安撫,小Y媽媽終于帶著孩子就診。經過藥物治療,小Y的抑郁癥狀逐漸緩解,也開始愿意跟家里人溝通了。
輟學少女抑郁自殘五六年
今年3月,有關部門在排查中發現永平轄區內因患抑郁癥而輟學的居民小Y,存在自殘或輕生風險。接到反映后,永平街道辦隨即聯合永平街社會心理服務站、永平社工站以及居委會工作人員來到小Y的居住地開展愛心幫扶和心理救助服務。
據了解,今年17歲的小Y一直在廣州讀書,初二的時候由于心情差、狀態不好,不想讀書常請假在家,后來直接輟學。去年打算報讀職業學校,但由于沒有初中畢業證也無法報讀,現只能在姑姑的店里幫忙做些雜活。面對女兒的變化,父親并不認為女兒有什么心理問題。
倒是小Y在看到大家對她的關心后忍不住落淚,吐露心聲。工作人員從小Y口中得知,小Y的爸爸媽媽處于分居狀態,媽媽在做住家保姆。在讀書的時候,小Y總覺得心情不好,跟同學相處不來,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她從11、12歲開始有自殘行為,但是從來沒去看診過醫生,輟學后天天呆在姑姑的店幫忙,上網看電視,偶爾做做家務。近期由于擔心被發現,自殘行為減少了,她坦誠自己不抗拒重新上學和看醫生。
少女父親“拖字訣”粗暴對待
對于小Y的狀態,心理醫生認為迫切需要改變小Y的認知,增強她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改善她的抑郁狀態,除了藥物治療外,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和情緒疏導至關重要。
隨后,經過街道工作人員與小Y爸爸耐心溝通,爸爸答應第二天帶女兒到醫院看診。結果第二天早上,社會心理服務站心理醫生與小Y聯系卻一直沒有回復,電話聯系爸爸時對方則表示女兒沒有問題不用去看醫生,盡管醫生電話里極力勸說爸爸也毫無作用。
一周后,永平街道組織心理服務站、派出所、社工站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再次來到重點幫扶對象小Y家走訪。爸爸見到工作人員再次到訪,情緒激動地說:“我女兒沒有問題。”即使大家耐心解釋勸說,爸爸仍表現暴躁抵觸。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從媽媽處得知,過去由于小Y不愿上學,爸爸對小Y母女有過家暴的情況,曾用很粗的棍子打小Y。為了讓小Y能盡快就醫,社區民警苦口婆心耐心勸說,建議爸爸幫助小Y舒緩情緒,盡快帶孩子就醫看診。然而,直到4月,父母依然沒有帶小Y到院就診。
多方不懈勸說終迎好結果
4月中旬,經過工作人員長達20多天的勸說安撫工作,小Y媽媽終于帶著孩子來到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就診,初步診斷為“抑郁狀態”。經過一周的藥物治療,小Y的抑郁癥狀逐漸緩解,也愿意跟家里人溝通了。“多虧你們及時發現和提醒,否則孩子的病情會越來越嚴重,現在她的情緒比之前好多了,真的非常感謝政府和醫院!”事后,小Y媽媽專程發信息向心理醫生表達了感激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小Y家庭的實際情況,社會心理服務站心理醫生通過綠色轉診通道為小Y辦卡就醫,并減免了掛號費、精神首診費、心理測查費、心理咨詢費等費用。據悉,永平街道社會心理服務站也將繼續跟進小Y的治療康復情況。
【案例總結】
小Y爸爸對女兒抑郁情緒初期的做法有一定代表性。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不好情緒慢慢可以自愈,不存在心理問題,如果看咨詢師或看精神科醫生,那就是沒病找病。這種觀念往往讓一些帶有抑郁情緒的孩子沒有得到及時的救助和治療,延誤了求助的最佳時機。因此,社會心理服務站仍要利用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大眾多了解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同時指導和教育精神病家屬要正確對待,切實承擔保護職責,履行義務,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精神病康復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溫馨提醒】
“白云心理”微信公眾號、“白云樹洞”微信小程序是白云區政法委、區衛生健康局針對轄區居民開發的提供精神、心理健康科普相關資訊及健康測評的線上平臺。當出現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困擾時,除了到就近的社會心理服務站求助心理咨詢師外,各位家長、當事人還可以在“白云樹洞”微信小程序發布心聲和求助,后臺工作人員會及時地將求助轉介給白云樹洞社會心理公益團的專業心理師,由他們進行專業答復。
據統計,目前白云樹洞微信小程序累計注冊會員達240122人,跟進解決求助問題100%。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