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經常聽到別人聊起自己的咨詢經歷,好像他們的咨詢師都會有一些行動上的引導,比如布置一些作業,嘗試去寫下一些什么,或者觀察自己的什么,之類的,又或者是給出特別有力量的支持。
我就在想,我的呢?我咋啥也沒!!全得靠自己!!這3年里所有行動上的改變,都是我自發去想去做的,有時會覺得好虧。
除此之外,也有瓶頸期,就覺得思想沒進步了,咋聊好幾個月都沒啥新的感悟、新的智慧,你到底行不行啊?是不是技術就到這了?我是不是該換人了?
后來我知道了,布置作業那些屬于「認知行為療法」,和我走的路不一樣。而我陰差陽錯選擇的流派是「精神分析」,只聊發生了什么,不聊怎么做,也沒有任何目標目的。
為什么不聊「怎么做」?后來我知道,她需要我自己去「經驗」,然后真正擁有自己的智慧,包括經驗那個「自己主動想辦法」的過程,這里的「經驗」是動詞。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現象「為什么道理都懂,但卻做不到」,因為你得到道理的路徑太簡單、太輕松了,都是別人直接告訴你的、書里看來的,并不是直接經驗到的,沒有過程,就好像一道題直接拿了標準答案,那么,無論這答案多正確,都不是屬于你的智慧。
所以在咨詢關系中,哪怕我自己琢磨出來的是一條「彎路」,咨詢師也不會說什么,她可能什么都看清了,但也不會直接給我指引,因為第一她無法預測我的未來,第二就算指路,也白指,沒有經驗,就不屬于我。
而且你知道嗎?這世界沒有彎路,那是人類沉浸在自己給自己設定的那套游戲規則里的概念,從生命體驗的角度而言,每條路都有價值。就算是關于時間、金錢的成功路徑,也只是人類自己琢磨出來的一套競技游戲,這個宇宙這個地球,甚至沒有時間的概念。
另外,咨詢師讓我自己去經驗,更深層的含義其實是「信任」:我相信你已經足夠好了,沒有需要「指導」的地方,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不需要證明自己,去經驗生命的無限即可。
指導、指路,意味著路是有限的,有一條或幾條,但這是一種限制,因為路有無數條,沒有限制。
于是,在不斷的經驗中,我甚至經驗到了「經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在我和陽陽(也就是屁屁)的關系里,我逐漸開始充當咨詢師的角色,真正地放開了手,放開了「不要走彎路」的執念,哪怕他可能走的是彎路,我也開始學會尊重屬于他的生命體驗。
「經驗自己的人生」是每個生命的寶貴財富。無論走的是崎嶇的山路,還是一馬平川大公路,無論是世俗的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不應剝奪了一個鮮活生命去經驗的權利。
也許你會問我,我是怎么克服對咨詢師的不滿,而堅持這么久不換人的?
1、我對她的第一眼感覺其實是好的、舒服的,也就是咱倆氣場算是吻合的。
2、我會去跟她聊我對她的不滿,打直球。
3、我確實學會了接納不完美。我對我自己也有不滿,那我總不能殺了我自己吧?我對咨詢師不滿,雖然可以換人,但我更想看看這個讓我不舒服的地方,我究竟能處理到什么程度。
如果你問我:那你現在還想換咨詢師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不換的原因,并不是我驗證了她是完美的、最好的、最適合的,而是我已經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咨詢師了。
現在,我對她已經沒有任何不滿,我甚至覺得,無論這個咨詢師是誰都行,因為無論是誰,哪怕是一顆不會說話的樹、一個杯子(這話我確實跟她說過哈哈哈),我眼里的她,都是我自己。
當我對她有不滿的感受,這個感受本質上是屬于我的,只不過之前一直藏在了身體里,沒有碰到激發的事件,當激發的事件出來了,這個感受就被激發出來了,她不過是那面照出我內心的鏡子。
而我現在對她沒有任何不滿,那是因為我從她這面鏡子里看到了完整的好的自己,那個完美的、沒有任何問題的生命,一直就在我的身上,而咨詢師就是那個我的外化。
也許大家看這段會有點不理解,以后再展開細聊。
今天就先扯到這~
END
撰稿|大包
排版 后期|周瑜
拍攝|大包
幾件有型的衣服
我不想寫推文了
建議所有女生:不要評判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