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分裂癥真的一輩子就完了嗎,不是的,精神分裂癥雖然嚴重,但只要配合醫生堅持治療,仍然能夠戰勝病魔,回歸到社會的正常生活中去。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其中一位30多歲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患病5年了。在積極的配合治療用藥之后,成功的戰勝了精神分裂癥,并且逐步的恢復了正常的社會功能,也找到了一份辦公室的工作,生活的很愉快,現在還時不時的會和我聯系。堅持小計量的用藥維持治療,而且平時他的同事完全看不出來他的病情。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是可以達到精神分裂癥的完全緩解的,也就是完全緩解精神病性癥狀。這就代表著完全恢復社會功能,能夠做回那個熟悉的自己。在治療期間一定要遵醫囑服藥,絕對不要隨意停藥。如果用藥前期出現了副作用,也不要怕,可以及時的和你主治醫生溝通,堅持服用醫生要求的用藥周期,副作用就會慢慢消失。你們知道了嗎?我是黃主任,如果你有精神分裂癥方面的問題,可以和我聊一聊。
]]>而不是平時周二到周五每個醫療小組的主任醫師帶著主治醫師查看自己小組病人情況。
因此所有病人都格外期待周一這次大查房,期望自己的病情能進一步明晰診斷、得到更精準治療。
科主任看了我媽的病歷后,給出的結論與我媽的主治醫生結論相同:
1,所有項目檢查結果,除了橋本甲狀腺炎,頸椎退行性病變(這個不算問題),沒有查出其他問題;
2,入院前的癥狀及前天的癥狀都是焦慮導致;
3,面部輕度浮腫,查完房后開單請營養科醫生會診,了解日常飲食是否合理、并給出合理日常飲食建議;
查完房不久,我媽的主治醫生過來跟我媽聊了一會,主要是說些開導安撫的話。
醫院一般對于有情緒心理問題的老年病人,比較注重解釋安撫工作,因為老人一般不相信子女的解釋、不愿聽子女的安排,但是醫生跟他/她們說的話能聽進去。
醫生的安排是,今天吊完最后一組液體,下午兩點半營養科的醫生來會診,明天早上就可以出院了。
對于醫生說的去身心醫學科看病,我媽還是有些抗拒的。
醫生出去后,合眼躺了半個小時不說話。
直到我丈夫過來,才睜開眼,勉強地開了一下口,叫了他名字的后兩個字,加“來了”兩個字。
我丈夫站我媽床邊鄭重其事說:
剛才再一次跟我媽的主治醫生詳細溝通過了,說我媽的身體基礎相當好,心腦血管心肺功能都很健康,橋本甲狀腺炎,目前的指標,可以服藥,也可以不服藥,最重要的是心態情緒的調整。
并當著我媽的面,給我爸和我哥打電話,把今早大查房醫生給出的結論和出院時間,都跟我爸我哥分別講清楚了。
說完,丈夫馬上回他們科的病房了——今天是他出差回來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很多事要做。
我老媽臉色更陰沉了,意思是:
住院的科室沒把她的病治好,還把她推到康寧醫院了;
我丈夫是來宣布對她的安排的,不是應該來征求她的意見才對?嗎?
我丈夫給我爸和我哥打電話,是推脫責任的表現。
完了,所有的付出,都被老公主老少女老佛爺一筆勾銷了[捂臉]。
對于這一點,我倒不奇怪——既往觀察過很多即將出院的老人,尤其是性格比較強勢的,出院前都會來這么一出——其實還是求關注、感覺不夠被重視心里不爽,需要再次宣泄一下。
有些事情,不一定是子女的問題——能說我們對她不盡心嗎?
我專門休假來陪護;
我爸明知道進不來住院部,但每天晚上都過來,叫我媽下樓,陪著聊會兒天散會兒步;
我哥我嫂子幾乎每天都給買點喜歡吃的東西送到樓下,語音慰問許久才回去;
舅舅舅媽叔叔嬸嬸我公公,一輪輪的來探望——苦的是我,誰來了,我都得跑下樓應酬寒暄道謝充當搬運工角色——哪一天手機步數都不低于一萬步。
就這,我媽心里還是覺得憋屈。
不過,我倒也理解,一輩子積攢下來的憤懣不平之氣、一輩子的辛苦付出殫精竭慮,哪里是住個院,孩子幾天簡單的陪伴、跑跑腿就能化解得了的?
丈夫剛走,我爸又打過來電話,說晚上他過來拿走這邊不需要的東西,明天早上八點來接我媽出院,讓我媽用手機先預約好明天身心醫學科門診的號,出院直接去康寧醫院。
這下可惹了禍了,我媽心里憋的氣,可找到突破口了,我爸話還沒說完,我媽就爆發了:
爆發程序:
一:
我爸這么?急著把她送到康寧醫院關起來好方便找小的?嗎?看來根本不希望她回家是不是?
二:
自己住在這個破醫院好幾天又打吊針又到處跑著做檢查可把她折騰壞了,破床睡得她渾身骨節疼,破洗手間小得轉不過身來,水又小,澡都沒好好洗一個,吃吃不好睡睡不好,不得回家緩幾天再考慮其他的嘛?
三,
正式?開啟老三篇——平時只要我媽的老三篇一開啟,沒個把小時停不下來:
年輕時跟著我爸受的苦、中年跟著我爸打拼受的累、養育兒女付出的心血、爺爺奶奶的不公和偏心讓她受的?委屈、老了老了還沒過幾天好日子呢,又病了,現在還要被送到康寧醫院關起來,我奶奶還要說她裝病(啊啊那個該S的倒閑話的保姆[衰])……
我能怎么辦?
我和我哥小的時候,只要我媽開啟老三篇模式,我們兩就躲在自己房間不敢出來。
長大后一聽見這套,就想撒腿跑得遠遠的。
反倒我成家幾年后,盡管我還沒有吃完我媽吃的那些苦,倒能逐漸理解我媽的老三篇了——有時我累忙委屈交加,如果丈夫表現又不稱我心的時候,也會一邊流眼淚一邊數落他的不是,希望通過訴說,加強他對我所有犧牲和付出的認知、希望他能老老實實就范我的管理、希望他能送上溫柔擁抱和甜蜜話語……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我是勸不了我媽的。
我爸不愧是久經考驗的老江湖啊,早就整理出一套操練純熟百試不爽能穩住我媽的方案:
啊,咹,**(我媽名字后兩個字),我知道?,我知道都是我對不住你,嫁給我讓你吃的苦我這輩子都還不清,下輩子?我?伺候你?~
咹,我經常后怕,好在我娶的是你,這要換上任何人?,咱家日子都過不到今天,你是咱家功臣~
咹,孩子不定成啥樣呢,就對咱爸咱媽的孝順,咹,我敢說,沒一個能做到你這樣,我感激你一輩子~
咱爸咱媽,咹,我心里都有數,咹,你受的委屈,我心里都有數,是我對不住你,我?替?咱爸咱媽?給你道歉?~
咹,我就怕你走我前面,我一天都活不下去我得跟你走……
真的,這一套,如果我丈夫,能跟我也這么說話,我愿意伺候他一輩子[尬笑]。
一般這個時候,我媽基本就覺得心里順一點兒,見好就收放過我老爸了。
但這次額外又給我罵了一頓。
為啥呢?
我媽對我爸開啟老三篇靈魂拷問的時候,本來她躺著呢,因為無比激憤,“忽”地就坐起來了。
我按都按不下去。
我媽跟我爸絮叨的時候,我又不敢走開(會生氣),又不愿聽(內容我能替她復讀機式的背下來)。
就坐在旁邊刷手機。
原諒我,一看手機就忘了留意她的節奏,沒注意我媽已經掛了電話。
我媽掛了電話一看,她那么生氣的時候,我居然若無其事地刷手機。
就又訓了我一頓當飯后(罵后)甜點:
沒心沒肺的孩子呀,為你吃了多少苦,剛滿月姥姥就接走,想你流了多少眼淚,上著班奶脹奶水流到衣服里心疼得直流眼淚怕你吃不到母乳抵抗力差……
這里省略一萬字……
從我一出生,數落到我現在快40歲所有的槽點。
要擱以前,我就一耳朵進一耳朵出根本不以為意。
但現在不行,我這次的任務就是專程聽我媽傾瀉怒火安撫我媽的。
而且我媽床上坐著、我床頭凳子上坐著,這距離,必須靜下心來聽著、一句一句接著、跟著她的節奏感嘆著,她停頓的機會自我檢討著……
給擦眼淚、捶腰背、遞上水……
午飯也沒能完全停止我媽宣泄怨氣和苦悶,直到下午營養科醫生過來會診,才給我媽轉移了注意力。
看我媽平靜下來,我說我坐在凳子上腰好酸啊。
我媽說,伺候你們爺幾個幾十年也沒地方說腰酸去。
不過,明顯不想跟我繼續生氣了,邀請我出院后一起去電頭發,她出錢。
我是雞啄米般的點頭啊。
心說這幾天罵沒白挨,畢竟電頭發要花不少錢的,值了。
六點的時候,我爸和阿姨一起過來送飯,因為要拉走這幾天動用的東西,和親戚朋友送來的東西。
我爸在樓下等著我媽吃完飯,一起去筆架山那邊散步了。
阿姨幫著我收拾我媽的東西往車上搬。
東西搬完,這會總算消停一會。
等我媽回來的時候,我坐在走廊的長椅上,寫了這些字。
就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