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張,今年五十有六,是個地道的農(nóng)村婦女。一輩子沒出過遠門,最遠也就是到過縣城。我家老頭子,比我大五歲,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我們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外地打工,女兒嫁到了鄰村。按理說,我這把年紀,應該是享清福的時候了,可誰曾想,老頭子竟然鬧出了幺蛾子。
記得那天,我正在院子里喂雞,鄰居王大嬸急匆匆地跑過來,神色慌張地說:“張姐,你快去看看吧,你家老李頭在村頭的小賣部和那個狐貍精拉拉扯扯的!”我當時就懵了,手里的雞食都灑了一地。我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心里像被針扎一樣疼。
我一路小跑著到了小賣部,遠遠地就看見老頭子和那個女人在那兒眉來眼去的。我氣不打一處來,沖過去就給了那女人一巴掌,罵道:“你這個不要臉的狐貍精,敢勾引我家男人!”那女人也不示弱,反手就給了我一巴掌,我倆就在小賣部門口扭打起來。
老頭子在一旁愣住了,不知所措。最后還是小賣部的老板把我們拉開,勸我先回家。我一路哭著回了家,心里那個委屈啊,比吃了黃連還苦。
晚上,老頭子回來了,我坐在炕頭上,眼淚汪汪地看著他。他低著頭,不敢看我,小聲說:“她就是我高中時的同桌,那時候我倆好過一段。后來她嫁到了外地,就沒了聯(lián)系。前些日子她男人沒了,她回來奔喪,我們才又碰上了?!?
我聽了,心里那個氣啊,可又一想,這事兒也不能全怪他。畢竟,他們年輕時的那點情分,也不是說斷就能斷的。我嘆了口氣,說:“老頭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稍蹅兌歼@把年紀了,不能因為這事兒把家拆了。你得跟她斷了,咱們好好過日子?!?
老頭子抬起頭,看著我,眼里滿是愧疚:“我知道,我知道。可她現(xiàn)在一個人,也挺可憐的。我……”
我打斷他:“可憐?她可憐,我就不可憐嗎?你想過我和孩子們嗎?”
老頭子沉默了。我知道,這事兒不能硬來,得慢慢引導他。我給他講了我們年輕時的點點滴滴,講了孩子們的成長,講了這個家對我們的意義。我告訴他,外面的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里的溫馨。
我還找了兒子和女兒,讓他們也勸勸老頭子。孩子們都大了,說話也管用。兒子說:“爸,你要是真為了那個女人,不顧咱們這個家,那我也不認你這個爹!”女兒也說:“爸,你想想媽這么多年為這個家付出的,你忍心傷害她嗎?”
老頭子聽了,心里也動搖了。他開始刻意回避那個女人,不再去小賣部,也不再接她的電話。我知道,他心里還是放不下,但至少他在努力。
我也做出了讓步,不再提那件事,就像從來沒發(fā)生過一樣。我加倍地對他好,給他做好吃的,陪他聊天,散步。我想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讓他明白,我才是他最應該珍惜的人。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老頭子徹底和那個女人斷了聯(lián)系。他開始主動幫我做家務,陪我去趕集,我們的關(guān)系也慢慢恢復了正常。
這件事,讓我深刻體會到,婚姻就像種莊稼,需要雙方共同耕耘,才能收獲豐碩的果實。我們這一代人,不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鬧離婚。我們知道,婚姻里有風有雨,但只要兩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我也明白了,作為妻子,不能一味地責怪丈夫,要學會理解和包容。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要忍氣吞聲,而是要用智慧去引導他,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覺地回歸家庭。
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老頭子也徹底收心了,我們的感情比以前更加深厚。我相信,只要我們彼此珍惜,這個家就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
這件事也讓我認識到,人到中年,婚姻更需要經(jīng)營。我們不能因為生活的瑣事,忽略了對方的感受。要多溝通,多理解,多包容,這樣才能攜手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總之,婚姻是一場修行,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用愛去維系。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長河中,共同書寫出最美的篇章。
]]>我們得深入了解下,為啥會出這樣的事??催@個例子,可能這孩子之所以這么干,原因可多了,可能是家里沒教好,或者爸媽太寵著他,也可能他自己性格上就有點問題。這些原因可能讓他在遇到困難或者壓力的時候,沒法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結(jié)果就可能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來發(fā)泄自己的不高興。所以啊,要想防止家庭暴力,最要緊的就是從小得教育孩子們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還要教會他們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緒。
咱們得聊聊家暴這事兒,真心嚴重。家暴不只會讓人受傷,還會給心里留下深深的疤痕,孩子們的未來也可能因此受影響。更糟的是,這還可能讓我們社會的道德水準直線下降,搞得大家都不安生。所以呢,對家暴這事咱們得硬氣點,堅決不讓發(fā)生。
要是想預防家暴,咱們可以從這些方面下手:
1. 家庭這邊得教育好,爸媽們得有正確的觀念,多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他們怎么正確處理情緒和人際關(guān)系。自己也得做個好榜樣。
2. 學校也得給力,增強德育教育,讓孩子們都懂得法律,知道家暴是不對的。
3. 社會上大家也得幫忙,多關(guān)注家暴問題,提供幫助。比如搞個舉報熱線啥的,鼓勵大伙兒勇敢舉報。還得加強對受害者的心理輔導,幫他們走出陰影。
咱們得把法律這玩意兒給弄嚴實了,對那些家庭暴力的家伙就得狠狠地打擊,得讓受害的人能得到他們應有的保護。要是有誰犯了這事兒,我們除了教育他,也得讓他吃點苦頭,讓他們明白回頭是岸。家庭暴力這事兒啊,可不是小事,我們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得盯緊了,一起努力解決。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能打造一個沒有家暴、和和美美的家,那孩子們不就能在一個好的環(huán)境里開心地成長了嗎?大家一起努力吧!
]]>媽媽說這一段時間或者這大半年就再也沒見他笑過,也沒有任何他覺得好玩的事兒,他心里幾乎沒有任何欲望,你弄點兒好吃的,他也覺得無所謂,以后想做什么、有什么打算也不知道,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很典型的抑郁的狀況,沒有希望感、人生沒有意義、自己沒有存在價值、沒有樂趣等等。每天都是昏昏沉沉的,頂多就是抱著個手機,家里人、爸爸媽媽問他怎么了?他也不說,不知道,反正就是沒意思,就是不能去上學。
從深層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下。一個人的發(fā)展階段在小時候會有三個時期,一個是口欲期(一歲之前),然后是肛欲期(一歲到三歲),最后是俄狄浦斯期(四歲到六歲)。如果在口欲期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一些創(chuàng)傷,那么對于孩子來說,他可能表現(xiàn)得很明顯的就是依賴。如果肛欲期出現(xiàn)問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不能忍受的是,事情不在他的掌控范圍之內(nèi)。
中學厭學的孩子,他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已經(jīng)到達俄期了,但是進入青春期以后,他遇到了一個無法應對的難題,心理狀態(tài)就只能退回到小時候,那種狀態(tài)像個小嬰兒一樣,什么也做不了,沒有任何的想法,那就是一種退行。
引起他退行的這個點,就是在青春期遇到了無法應對的挫折,這絕大多數(shù)是關(guān)于性的。為什么小學的時候他也不愛上學,也會出現(xiàn)學習不好或者跟同學們鬧矛盾的問題,可是他卻沒有說“我就上不了學了”?青春期為什么就這么明顯呢?就是因為青春期這個性的困擾,讓他實在無法應對的性發(fā)育的困擾。
比如說男孩子會有勃起,女孩子會來月經(jīng),這是表面的東西,還有就是他在和異性相處的時候,發(fā)現(xiàn)心里會有波瀾,這些他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兒。往往這些家庭的父母要求都比較嚴苛,尤其是媽媽,這樣的孩子大多都有一個嚴苛的媽媽。所以當他看到異性以后,內(nèi)心或身體會有反應,他就覺得太可怕了,我怎么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呢,我可能是一個壞人,我可能會做一些丟人現(xiàn)眼的事兒。
他有這些想法的時候,可能他什么都沒有做,但是他已經(jīng)覺得自己是一個壞人了,這個時候他就會在無意識有一些被懲罰的欲望,他就覺得我是壞人,我要被懲罰,從心理學角度說就是攻擊轉(zhuǎn)向自身。
因為他沒辦法向外,他有可能是想去做一些事情,或者有一些情感變化的感受和表達,可是稍稍有一些冒頭,就會被父母制止了,父母會說你整天想那亂七八糟的干嘛?你現(xiàn)在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好了啥都有了。
但是你不讓他想,他就不會想嗎?這是一個人的本性,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食色,性也”,這就像餓了的時候,如果聞到紅燒肉的味兒,能克制住不流口水嗎?很難,那些并不是我們的意識能控制得了的。而這些在他的心里又會讓他覺得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而且羞恥地讓他無法去應對。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寬松一點兒,至少稍稍讓他有一個出口,不至于覺得這事兒絕對不能談,丟死人了,我整個就是一壞人。否則的話,他就只能退行,退回到一個小孩兒的狀態(tài),跟誰都不說,跟誰都不談,什么事兒都不做,所有事兒都沒意思,他所有的能力都用來克制自己無意識的欲望,所以他根本就沒勁兒了。
這就是青春期厭學,沒有勁兒去上學的心理學的解釋。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的孩子。
這個時候我們要尋找專業(yè)的咨詢師,慢慢地陪他走這一段路。為什么家長不行呢?有的家長會說,我調(diào)整一下自己就行了?,F(xiàn)在我都不說他了,我對他特別寬松,為什么孩子還是不理我?因為父母和他的這種互動模式已經(jīng)十幾年了,在他心里已經(jīng)扎根兒了,他心目中會覺得我媽媽就是這樣的人,打死我也不能讓她發(fā)現(xiàn)我有這個念頭,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專業(yè)的咨詢師,慢慢的陪他走過這一段,調(diào)整好了就可以重新回歸正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