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賈教授,您好!如何讓孩子在長期超負荷的學習和生活中,保持對人生的希望、學習的動力?謝謝!
問題二:賈教授好,我想問下,孩子意志力不足,目前想參加沙漠徒步,我該如何幫助他完成徒步前的心理和身體準備?
賈教授:首先說如何在超負荷的學習中保持對人生的希望、學習的動力。這里面我覺得有三個問題需要考慮。第一個是我們需不需要超負荷?第二個是我們人生的希望從哪里來?第三個是我們在這種現狀下怎樣保持動力?
第一個問題,我們需不需要超負荷去學習?其實一個學生超負荷學習的話,就表示他沒有把學習規劃好。我以前經常講,我們學習的目標,是實現孩子的潛能。潛能不是說通過超負荷得到的,我們要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孩子真的感覺到超負荷了,壓力大了,一定要想辦法減輕他的壓力、減輕他的負荷。否則長期超負荷學習,對學生的損害是很大的,而且超負荷也未必有好的效果。
如果大家留心的話,會知道有一個效率曲線。當一個人學習或工作負荷過大的時候,其實他的效率是不高的,只有負荷適中的時候效率才是高的。所以我們在教育、指導孩子的時候,只有當孩子的壓力小、負荷不夠的時候,我們才會鼓勵他、給他加壓。如果孩子的任務已經超負荷了,做父母的一定要想辦法指導他、鼓勵他減少負荷,哪怕是放棄短時期的成績,也要這么做。
第二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如果人生的意義只限于學習或者是考到一個怎樣的學校,只能從這些單方面來獲得的話,那如果這方面不如意、不理想,那確實你很難獲得人生的意義——因為你覺得自己最想競爭或者唯一想競爭的失去了。
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平衡”。過于極端的追求一個目標或者單方面的目標,是很容易產生問題的。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很多青少年的問題:啃老、不出門、不結婚、不負責等等。我們認為這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其實就是因為教育的失誤造成的,教育失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的生活很單調。
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話,就不應該讓自己的孩子過這種單調的生活。就像前段時間網上流行一個詞叫“小鎮做題家”,除了學習以外好像沒有別的其他的生活了。除了學習以外,我們還要幫助孩子發展不同的興趣、不同領域的目標。“學習”只是說是主業,是最主要的一項。除了學習以外,還要在其他的方面,比如說他自己的某些興趣愛好,或者業余的某些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某些方面還要發展一些愛好,找到一些特長。
然后,除了學習以外,他還有更豐富的生活體驗。那么就算在學習上遇到挫敗感,他也不至于不熱愛生活。所以,他在別的領域擁有成就,也會讓他對人生燃起希望。事實上我們今天看真正的社會競爭,也不只是簡單的學歷這樣一個問題。實際上我們還是要找到自己的長處、潛能。競爭是一個綜合的因素,除了孩子的努力,還有家里的資源、父母在孩子身心方面的指導和教育。它是個綜合性的事情,所以不只是考到某個學校這么簡單。
第三個問題,學習動力的獲得。如果前面我們說的超負荷這個事情解決了,讓孩子平衡的發展他自己的問題也解決了,他的動力就不容易失去。另外,關于動力方面,我再多說一句。如果你有個宏遠的目標,你可能就會對眼前的困難不會太在意。如果你沒有宏遠目標,或者沒有自己認為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那眼前的困難就足以阻礙一個學生向前發展、努力。所以除了簡單的學習目標以外,我們人生有更宏遠的、自己認為有價值帶有使命感的、或者某些職業方面的目標,這個事可以讓孩子激發動力。
還有一點,就是我最常講的學習上獲得掌控感。掌控感,就是能夠制定適合自己現實水平階段特點的學習目標。然后,自己能達到、能實現,逐漸地在小的成功的積累基礎上獲得內心深處的信心,然后逐漸地獲得動力。換句話說就是總是能獲得掌控感,這個動力就能持續保持,我認為是這樣的邏輯。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啟發,或者是能夠對孩子們做一個指導。
問題二
賈教授:這個問題就是說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因為參加一個挑戰,類似于早些年的團隊拓展,這種形式應該會有一些作用。但是這個作用持續多久,要看孩子對這件事情的解釋和事后的某些感悟,當然也要靠這個組織、團隊的老師怎樣來解釋、建構這個活動,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單純走路本身不一定能帶來多大的動力,但也是一個可以考慮嘗試的方法,畢竟對于身體體能的極限挑戰,也是培養一個人意志力的一個比較好的手段。
在挑戰之前,第一,要有心理的準備,要有挑戰的心理。肯定要做精神準備,這次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游玩,它不是很輕松的,中間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身體體能的極限挑戰、心理的厭煩、中途可能有多少次想退出的沖動、對意義的某種否定,都是有可能產生的。所以在去之前,要對困難性、以及挑戰困難這兩件事情要有足夠的認識,而不是面對如探囊取物般簡單的任務。所以我覺得心理上要有迎難而上、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這樣一個準備,而不要到時候覺得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想象差別太大。
第二,身體上要做些體能的準備。我們以前看有人爬山、爬珠穆朗瑪峰等,他們提前一兩年甚至更久就要開始做體能的訓練,針對環境做耐力的訓練,體能、心臟各種功能的訓練等。所以如果準備參加沙漠徒步的話,還是要日常進行體育鍛煉,比如走路、跑步等等這種訓練,還是要把體能提上來。不然的話突然之間讓學生做大強度的運動,他有可能會因為疲勞受傷,也可能體能確實是容易崩潰、跟不上。
另外就是孩子不要有什么特殊的疾病,其他的我覺得沒有特別需要去考慮的。活動成功有好的效果,可以說它是人生很重要的體驗,會給自己一些感悟、動力,覺得這么困難的體力我都能克服,將來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智力的困難,或者需要體能去拼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多一點這種意志力,多一點成功的經驗。
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這兩個方面,心理上要有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身體上要做體能訓練。我覺得這兩件事情還是要做好的。不然的話,很可能這個事情做完了,變成了一個創傷性的體驗,變成一個負面情緒的體驗,那么訓練的目的可能就達不到了。
立心作者:賈洪武, 教授、心理醫生、中學生厭學與思維力訓練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