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由于原生家庭或糟糕的感情經歷會形成"缺愛型人格"。可能有以下表現:
·1、不夠自信,不敢為自己爭取權利。
·2、敏感,易怒。
·3、無法開口求助,遇事盡量自己解決。
·4、渴望被愛,也害怕被愛。
那么"缺愛"是不是得到愛就好了?于是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用親密關系去治愈自己,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戀愛無法治愈真正缺愛的人,并且還很可能陷入"假性親密關系"。
什么是假性親密關系?
·1、打卡式相處。一起出去約會,節日送禮物。但你做這些事的時候沒有情緒波動,只是因為戀人都會這樣,你才這樣做。
·2、無法敞開心扉。你不向對方展示自己的脆弱,也不愿意傾訴苦惱,時刻要營造一個完美的形象。
·3、回避矛盾。你會下意識回避與對方深入接觸、分享生活,本質上是為了避免產生矛盾。你們幾乎從不爭吵,也不會一起說笑打鬧。這樣的親密關系能夠給人陪伴,但雙方卻缺少精神層面的交流,注定無法建立真正的連結。
所以,缺愛的人無法依靠親密關系治愈自己。你可以先試著這樣做:
·1、接納自己的缺點。人人都有不擅長的事,求助不代表你很差。
·2、不要害怕與人發生沖突。矛盾是相互了解的必經之路。
·3、人人都不完美,但不完美也值得被愛。
·4、察覺自己真正的需求,不要總是將就。
·5、用理性的態度看待別人和自己,不美化,也不要過分貶低。
當你能夠先學會愛自己,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來自他人的愛才能更好豐富你的生活,才能夠擁有更健康的親密關系。愿我們都能熱愛生活,熱愛自己。
教育圈里最懂心理學的心理圈里最懂帶孩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