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cao精品网站免费视频,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国产婷婷国语对白 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 Sat, 28 Jan 2023 16:55:56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1 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2022121407512712.png 妞妞 – 東莞心理咨詢 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 32 32 東莞有些叛逆怎么辦,東莞特別叛逆怎么辦? 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2015.html Sat, 28 Jan 2023 16:54:04 +0000 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p=2015 2歲4個月的妞妞,正享受著坐在沙發上聽兒歌的愜意時光,雖然她會說的字只有幾十個,但這并不妨礙她假模假樣地跟著唱。突然,她發現了異常:哥哥也在跟著唱!

她沖下沙發,對著哥哥的背就是三連擊,手上的動作停了后,腳丫子開始一下下重重地跺地板,警告哥哥“不不不……”不明所以的哥哥被這連串動作搞懵了,妞妞滿意地回到沙發上。

下一首兒歌開始,也是哥哥會唱的,他拼著拼裝又自然地跟著唱了起來,妞妞聽到后,再次沖到哥哥身邊,用跺腳的方式嚇唬哥哥。哥哥再次懵了,問我:妞妞這是咋了?

妞妞這是咋了呢?原本乖巧可愛的孩子,現在每天在腦門頂個“犟”字游走。

討人嫌的2歲時光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2歲左右的孩子表現的調皮、任性、跟大人唱反調、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皆是因為“叛逆期”來了。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止一次的“叛逆期”,2歲左右就是父母迎來的第一個“叛逆期”,俗稱“可怕的兩歲”。

  • 想干啥必須做

上個月開始,妞妞喜歡把玩具放進小籃子里帶出去,玩好后再帶回來。原本很正常的行為,逐漸變得不正常了,她要帶的玩具越來越多,從幾個到幾十個再到一輛手推車都裝不下了。只要是她想帶的玩具,少拿一個都不行。

因為帶的玩具過多,推車連她坐的位置都沒有,車子一邊推玩具一邊掉,不讓拿就哭,無論怎么解釋都沒用,玩具掉了也哭,我撿都撿不及。

甚至有一次,因為忘帶一個玩具,出了電梯反應過來的她,哭著用匍匐的姿勢爬進電梯,要回家去拿。

  • 重來一遍

從商場出來時有些晚了,下臺階時寶爸擔心她摔倒,就把她抱起來了。下臺階后把她放下了,開始哭鬧,寶爸以為還想讓抱呢,抱起來哭得更厲害了,放下就打著滾哭。

從連哭帶比劃中,我們猜測她是想自己下臺階,就把她帶上去,自己下臺階不哭了。

出門要自己穿鞋子,看她穿的費勁就在一旁幫她扶著鞋底,我的手挨到鞋子的一瞬間,就像打開了她的哭鬧開關,好不容易才能哄好,她還要重來一遍。

  • 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妞妞拿著一個餅干讓我幫忙打開包裝,打開后餅干卻碎成了兩半,我確定不是我的事兒!看她氣呼呼的表情,趕緊解釋碎了也能吃,沒聽我說完就哭開了。

已經養大了一個娃兒,按理說是有經驗的,但我面對這個階段的妞妞,依然神經緊繃,擔心自己會忍不住揍她。經歷過、正在經歷的父母,才能真正體會到“可怕”。

為什么會有“可怕的兩歲”

育兒專家認為,真正的育兒是從2歲開始的,因為養孩子最難的一年就是孩子2歲到3歲,成功熬過去,父母就開了個好頭,接下來會順利很多。兩歲的孩子為什么這么難搞呢?

①想繼續享用特權

孩子出生的頭兩年,家人對他有求必應,餓了有人喂、累了有人抱、無聊了有人關注,只要自己發出信號,家人會馬上執行。

他享有家里特權,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人,所有的人和物都要圍著自己轉。大約在2歲時,父母開始引導孩子感知世界、與世界建立聯系,會讓孩子做一些事、學一些規矩、也會拒絕他的要求、打破他的幻想……

此時的他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希望繼續享用以前的特權,這些轉變讓他怒火中燒,對于不再聽自己指令的父母,他開始尖叫、發脾氣、打滾。

②語言表達跟不上

如果發展得順利,2歲的孩子應該能聽得懂大部分你和他對話時用到的詞匯,會說一些簡單的短句,但會說的并不多。

就像有次妞妞躺地板上哭的時候,我努力想找到原因,她只提供了兩個關鍵詞“哥哥、球球”,不知道你們怎么想,我當時想到的是“哥哥拿了她的球球”、“她想要哥哥的球球”。事實上,跟哥哥并沒有關系,哥哥去上學了……

此時,她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足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一遍一遍重復中,她自己也崩潰了:我說這么多遍,你怎么還聽不懂,氣哭了!

③自我意識產生

心理學上認為,兒童2歲時產生的自我意識,是飛躍式的發展。什么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具體表現為:用“我”代替自己名字、總說“不”、喜歡指揮家長做事、喜怒無常……

當孩子開始獨立行走時,他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可以控制身體,自我意識已經萌芽。到了2歲,自我意識進入到更強烈的階段,他想要自己來做,以此認識世界。孩子的“我想體驗、我想嘗試、我想參與……”很可能和家長的期望背道而馳。

④秩序敏感期

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秩序敏感期是兒童重要的敏感期之一,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秩序有強烈的需求,孩子通過一遍遍重復原有的秩序,將安全感內化。孩子心里認定的秩序一旦被打亂,就會感到不安。

就像餐椅的位置,爸爸絕對不能坐在媽媽的位置上,如果換了位置,孩子一定會哭鬧不止,直到換回來原來的位置才肯罷休。

有新意的管教

上面提到的各種行為,在這個年齡都屬于正常現象,孩子沒有出現問題,家長也沒有出現問題,這僅僅代表孩子的心智上升了一個層面。

如果你理解了為什么2歲孩子會有討人嫌的舉動,那就沒有理由再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生氣了。在這個轉折時期,孩子不會樂于跟父母合作,但是在這個重要的成長階段,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具體需要怎么做呢?

一、進行有效的溝通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并沒有什么秘訣,但是想提高孩子的配合度,還是有辦法的。《可怕的兩歲》這本書中,提到了“有效溝通三原則”,即通過具體、簡潔、命令這三個原則,來消除溝通上的煩惱。

  • 具體

比如說,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你已經提前告訴了孩子:“要乖一點、不要亂摸東西、不能大喊大叫、不能對著別人吐口水……”

你想讓孩子注意所有的事,但是別忽略了他只有2歲,他沒辦法記住所有的事情,給他提太多要求的后果是,他一件事也記不住。

你可以嘗試只提一個重要的事:“逛商場你只能坐在推車上面。”當孩子把這件事熟記于心后,再慢慢地加另一個要求,這樣循序漸進孩子會表現得更好。

還有,不要對孩子說“不準……”,因為這個詞有些抽象,孩子可能理解不到位,你說“不準爬桌子”,在孩子聽來可能只有“爬桌子”這個詞,如果你直接說“從桌子上下來”,孩子會配合的更好。

  • 簡潔

和2歲的孩子說話,能用幾個字說明白的,就不要用幾十個字。如果孩子爬到了桌子上,媽媽看到后,告訴孩子:“寶寶,你不能爬桌子,如果你踩空了就會掉下來,摔到地上很疼,還可能會受傷,流血了就要去醫院看醫生,媽媽會很心疼……”

在2歲的孩子聽來,可能就是:“桌子……掉下來……醫生……媽媽……疼……”孩子聽起來不明所以,媽媽們也照顧下孩子的理解能力,只說“從桌子上下來”就行了。

  • 命令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大多都是用“請求”的方式:“……,行不行?”、“……,好不好?”、“要不要……?”請求的方式,我們已經知道了結果,孩子大多回答的都是:“不行”、“不好”、“不要”!因為是你在懇求孩子,給了他討價還價的余地。

當我們希望2歲的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時候,用命令的語式會更好,比如說:“我希望……”、“你應該……”。和“我們把玩具收起來,行不行”相比較,“你應該把玩具收起來了”會更好。

二、控制而非糾正不良行為

孩子發脾氣算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在這個階段,如果你想糾正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很大可能會倡導挫敗感!等孩子長到足夠大,才能真正開始糾正他的不良行為,至少要容忍到3歲。

這段時間,我們能做的只有控制孩子的不良行為。只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加以控制,時間到了很容易就能改掉。

接著說發脾氣的行為,我們要怎么做呢?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情緒發泄室”,每次孩子想發脾氣時,就把他帶到情緒發泄室。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情緒發泄室更安全,地板上有毛毯不用擔心孩子打滾磕到自己,發泄室也沒有尖銳的硬物,不用擔心孩子受傷。

三、尊重孩子的秩序感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它不會因為大人的一些想法就消失,當孩子因為秩序被破壞而哭鬧時,我們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傾聽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不僅能幫孩子形成自我,在形成秩序感、道德感方面也至關重要。

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順其自然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就像開頭說的,妞妞本想自己下臺階,因為被爸爸抱下來而惱怒,我們就可以讓她重新來一遍,滿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不能滿足孩子,也要靈活變通,不強迫孩子壓制自己的需求。

比如說,40℃的天氣,妞妞非要去玩滑梯,我就會抱她在窗邊看一看小區的滑梯,然后夸張地講給她:妞妞去滑滑梯了,妞妞開始上臺階,妞妞坐在滑梯上,哎呀,燙屁股,妞妞趕緊滑下來。小滑梯,我們要回家了,妞妞跟滑梯再見!

孩子沒有真正去滑,但她心里已經滑了一遍,然后還開心地跟滑梯再見了。不能滿足孩子的時候,也要滿足孩子心里的儀式感,讓她把固執想做的這件事“完成”。

天寶媽媽,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育嬰師(中級),一位有想法的二胎媽媽,用文字傳播家庭育兒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