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請假半天。晚上焦慮半小時。
“第152號HOLD,請到便民診室就診”。這是周三的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我代兒子來拿藥。這個城市最大的精神和心理疾病醫院,竟然有不少穿著校服的學生模樣的人來就醫。聽我一個專門做精神藥物的同學說,現在中學生大概有近20%的比例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這醫院的情景,似乎驗證了他的說法。
我今天要了兩盒XXX,一盒XXX。想求醫生多開一些,免得每周都要跑一趟。醫生說已經是權限內的最大量了。是的,這幾乎是我跟老婆每周的功課。根據醫生的指示,我們帶兒子一起,每個季度找一次主治醫生,將兒子的病情變化情況與醫生交流,醫生隨后做一些藥物調整。平時可以直接去找便民門診開藥即可,為兒子節省奔波醫院的時間。
我們是在嘗試過自我調節、心理咨詢、森田療法、正念療法之后,最后采取的措施。因為一開始對服藥有很多擔心,如擔心藥物的副作用–降低記憶力對學習有影響。初二暑假快結束時,兒子說,必須要嘗試服藥了,因為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從那時到現在,大概吃了三年了。感覺也沒太大的效果,但不吃又放心不下,那就堅持吃吧。
醫生說,藥物也只是起輔助作用,心理疾病還是要采取前面說的系列心理療法。包括讓我們家長配合兒子每日做病情記錄。但是,這些治療本身也是需要花費時間資源的,兒子本能拒絕。斷斷續續做了一些其他的治療,但都無法堅持下去。服藥相對簡單,不花時間,他能夠堅持到現在。
拿完藥回家,看見兒子正在做俯臥撐。他今天下午還是沒去上學,因為化學課欠太多,去了也聽不懂,打算在家里自己補一補。晚上陪兒子學習,因為工作需要,自己在旁邊查看資料。結果兒子整個晚上狀態不好,焦慮又起。
溝通情況是,做理科時我的陪伴是有效的,有效的原因是沉浸式的陪伴–與他一起研究具體的題目,通常不是因為我會做,而是因為可以給他很大的信心。今天這樣只是在一旁做自己事的陪法,沒什么效果,他說。這樣又進行了很久的心理疏導才恢復正常。時間已很晚了,連續做幾道數學,效率又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