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期末考試,除了孩子緊張,部分家長也出現了焦慮易怒的癥狀。那么,家長們到底應該如何保持“平和”以及又該如何 “智慧陪考”呢?29日,市教育局邀請教師志愿者劉娜老師為大家從六點詳細談談,供大家參考。
1.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考前,家長們要保持情緒穩定,不要把自己焦灼的情緒傳染給孩子,更不能考前有威脅言語,比如:“你若考不好,有你好看?”或是“我為你付出那么多,你可要好好考,不然你對得起誰?”
家長不妨嘗試變情緒宣泄為情緒控制。批評孩子,不是為了宣泄自己的情緒,而是真正幫助他成長。變焦慮施加為解壓疏導。不能盲目把自己的焦慮轉給孩子,而應該幫助他們減壓。變盲目陪伴為有心用心。陪著不代表陪伴,對孩子用心用情,才叫真正的陪伴,才能看到效果。
2.營造輕松和睦的家庭氛圍
要幫助孩子減壓,就要學會幫他們卸掉肩膀上沉重的包袱,甩掉一切無用的顧慮。家長要真誠面對孩子當下所有的狀態,給予他們一些積極的鼓勵與暗示,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幫助孩子及時調整在壓力狀態下的疲勞感。這就如同球隊中場休息,不是懈怠,是為下一輪出擊做心理和體能上的準備,所以,在家里為孩子營造寬松的生活環境很重要。
比如,家長可以利用茶余飯后孩子休息的時間跟孩子一起選擇孩子喜歡的項目休閑娛樂,或是選擇孩子感興趣話題進行討論,這不僅能活躍孩子的思維,發散孩子考慮問題的角度,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言傳身教的方式更能讓孩子感受和樹立樂觀的、不怕困難、勇于面對現實的生活和學習態度。
3.留點時間給孩子運動或放松
每周留點時間給孩子看看除學習以外的風景,感受下拿掉學習那根緊繃的弦時的輕松。這樣不僅沒有浪費時間,還會促使學習效率加倍提升。
4.調整自我期望,建立良性循環
家長要幫助孩子逐步調整自我期望,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確定小目標,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所掌握的知識點的寬度及深度都有所不同,所以為不同的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都是要因人而異的。有時候甚至為了培植孩子的信心,需要家長故意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按照孩子的自身情況,為其量身定做重新打造一個他們能適應能接受的計劃或目標。依靠不斷的成功來緩解考試焦慮心理,進而建立起良性循環。家長遇到任何事,都要穩住陣腳,保持心態平和,情緒穩定。家長的從容不迫,就是孩子最好的營養品。
5.勞逸結合,克服焦慮心理
注意孩子在考前要合理休息和飲食,勞逸結合;復習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因為前一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腦就處于半休眠狀態,思維就處于抑制狀態,結果復習無效率,考試易發呆。
同時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調節緊張的情緒和大腦,這樣才能有效克服考試焦慮心理。
6.注意合理安排飲食
三餐營養均衡:清淡、養胃、補腦、利眠。其實,此時盡量避免營養食譜變化太大,避免造成胃腸不適。
預防胃腸不適:避免生冷、變質食物。考試前,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應考前引起腹瀉腹脹,讓考前身體波動。
需要提醒的是,作為家長,自己要及時做出改變。不能讓孩子都感覺到家長緊張的情緒,孩子的學習是孩子的事,就像孩子的未來是孩子們自己的一樣,家長不能替代。只要盡力而為,以平常心看待考試,適當運用減壓方法,就能輕松應對考試。其實,平時的每次作業就是一次考試,而每次考試也不過就是一次作業而已。另外,家長也應該清楚地知道,成績只是檢驗能力的一項標準,它并不能代表一切。注重努力的過程。努力過的孩子,不管結果如何都是最棒的。
全媒體記者 沈璐佳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1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