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廣州市白云區將心理健康服務嵌入基層社會治理中,把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民生實事來抓。目前,白云區實現了24個鎮街第三方社會心理專業化服務全覆蓋,鎮街社會心理服務站實體化運作100%,中小學校標準化心理輔導室建有率達100%,心理咨詢師覆蓋網格微信群100%。今年7月,“白云樹洞”微信小程序上線,同步組建了由轄內心理醫院、咨詢公司、社工組織等12家專業機構中熱心公益服務、心理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心理醫生組成的“白云樹洞社會心理公益服務團”,為在“白云樹洞”線上發布求助需求的居民提供初級的心理輔導、情緒疏解、精神慰藉、家庭關系調適等心理健康公益服務。公益服務團成立以來,已先后跟進解決84個居民心理健康問題求助個案,為推動白云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現推出白云樹洞社會心理公益服務團專家專題系列報道。
【本期人物】江冬梅,廣州市白云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心理咨詢師
“能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感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來自廣州市白云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的江冬梅開門見山就表達了自己對所從事職業的喜愛和自豪感。與不少心理咨詢師一樣,她當年也是因為對心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入行,考取了中級社工師和三級心理咨詢師,繼而在工作中幫助居民解決心理問題、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自己的人生閱歷也在同步豐富著、成長著,不知不覺間10年過去,在這種助人且自助中江冬梅生動地演繹著“因喜愛而入行,因專業而持久”的佳話。
十年間,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個案,而最讓江冬梅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經歷了兒子精神病發、丈夫病重后離世等重大生活變故后對生活感到絕望、情緒瀕臨崩潰的媽媽,在經過個體心理輔導和社工站資源聯動介入后,重新找到生活希望的個案。這位堅強的媽媽一邊處理哀傷的情緒,一邊陪伴兒子積極尋求治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她走出哀傷,將一部分的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找了一份零工打發時間,閑時和姐妹們喝茶爬山,她的兒子經過吃藥治療后病情也穩定了,如今康復得越來越好,正在接受培訓、學習和考證,爭取再就業。整個家庭的生活因為媽媽的重新振作而有了質的變化。“從中我深刻體會到心理輔導不僅影響著個體,還影響著整個家庭系統的運轉。通過我們專業的幫助和支持,讓這些‘受傷’的家庭可以從困境中走出來,從而改善家庭的生活質量”。江冬梅認真地總結到。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單位,國是最大單位,每個家庭都是國家的基石。在中國這個千萬家的大家庭里,每個家庭的努力和奉獻都對國家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每個家庭的和睦和幸福,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保障。
江冬梅認為,在如今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居民群眾對心理精神層面的追求呈現上升趨勢,求助意識也越發增強,白云區實現了24個鎮街第三方社會心理專業化服務全覆蓋,“政府采購社會心理專業服務項目,能夠最大化幫助群眾實現心理疏導、獲得支持,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對于基層社會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她表示,心理健康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石,而心理問題的存在很容易會對個人和社會造成負面影響。通過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困擾,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從而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的發生。同時,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也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為基層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據悉,白云恒福團隊在京溪街社會心理服務站指導和支持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宣傳與科普教育工作,尤其針對老年人、青少年等重點群體,期望透過扎實的一線工作,為更多人提供優質的社會心理服務。
除了線下開展各項工作,今年7月,隨著白云樹洞小程序的上線,江冬梅也加入到白云樹洞公益服務團中,在線上回復各類求助帖,讓她有更多機會為更多人提供專業的幫助和支持。“在回復求助帖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需求,也看到了許多人通過互相支持和分享經驗而獲得力量。這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決心”。江冬梅信心滿滿地說到。
【專家支招】
Q:對于正陷入心理危機的人群,您最想跟他們說的一句話是?
A:你們并不孤單,有人愿意傾聽和幫助你們。遇到無法獨自處理的問題,不要默默承受,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Q:心理咨詢師也是人,也會有煩惱。作為心理咨詢師,當您有心理困惑的時候,會采取什么方法盡快走出困境?
A:首先,我會與同行或督導進行交流和傾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其次,我會尋找一些放松和調節情緒的方法,如瑜伽、冥想或藝術創作;最后,我會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更好地應對挑戰和困難。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1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