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親密關系,指的是很多人在情感里的聯結處于很淺層的狀態,然后又處于不作為的狀態。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與家人可以進行共同的家庭活動,卻無法分享彼此的內心,心門緊閉;與朋友可以一同聚會、吃飯、做美容、健身,卻無法向對方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心理學上將這種表面上親密,實際上卻保持距離的關系稱為“假性親密關系”。
假性親密關系是一種形式大于內容的親密關系。《假性親密關系》一書指出,“假性親密關系”是雙方經過心理博弈后共同創建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以保護自己不受親密關系中產生的恐懼和焦慮的影響,在人際關系保持一種安全距離。
在假性親密關系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征是缺乏暴露與分享。在雙方的眼中,暴露和分享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認為這是公開拋出矛盾,是對親密關系的最大否定。這段關系里容不下個人的內心愿望,個人的期待。
而親密關系的本質是情感聯結。
在真正的親密關系中,我們可以和對方分享我們的感受、想法,以及所作所為,我們還可以卸下彼此的心防,袒露自己的脆弱,并且能接納對方的脆弱。
假若彼此是所謂最親近親密的人,但卻無法做真實的自己,那么能體驗到的也只有無盡的孤獨和煎熬。
就像電影《消失的愛人》里那對貌合神離的夫妻,尼克與艾米。結婚多年的他們,早已失去了愛情,失去了激情,在這段婚姻只剩下“表演”。
尼克總是在抱怨妻子艾米的種種不堪,而艾米也受夠了丈夫的懶惰和消極。披著婚姻的外衣,卻只有相互爭執、報復和折磨對方。
在外人面前,他們依舊是恩愛的模范夫妻,可華麗的袍子中藏著的是數不清的虱子。
而國內還有這樣一個段子調侃結婚后與伴侶的關系:“我與我的愛人,就像睡在上下鋪的兄弟”。
那么,為何會形成這樣的親密關系呢?
01經歷過情感傷害
很多人在最開始時,其實都是帶著一顆真誠熱忱的心進入親密關系,但有的時候,沒能得到相應的回報,還受到了依戀傷害。
而這樣的依戀傷害則影響到了你下一段的親密關系,愛變得危險。
在親密關系中受的傷,會讓人懼怕再次進入親密關系,也學著去防御自己,害怕自己的真心再次被傷害。
于是,給自己裹上厚厚的保護層,只想維持著表面的親密,不愿再投入情感和關懷,避免心靈的交融。
02早期的依戀模式的影響
早期的依戀模式,在我們成年后構建的親密關系中發揮者至關重要的影響。
假性親密關系,大都是雙方維持著表面的和諧,以回避彼此內心的焦慮、不安與不信任的感覺,他們在潛意識里非常恐懼被對方拋棄;而在成年親密關系中體驗到的焦慮和回避,往往跟其在幼年時期與養育者的依戀模式有關。
從依戀理論的角度來說,早期的經驗中體驗過被養育者拋棄或是可能被拋棄的風險,都容易讓人在自己的親密關系里感到焦慮或回避。
不好的早期依戀體驗,讓我們的內心始終存在著對被拋棄的恐懼和傷痛感;所以,對親密關系缺乏信任感,感到不夠安全,無法坦誠地敞開自己的內心。
而我們內心一些亟待表達的情感,例如傷心、難過、脆弱和無助的感受,則被用憤怒、指責或者冷漠來掩飾,帶著這樣的情緒在親密關系中互動,自然會讓雙方都小心翼翼地相處著,片面膚淺地理解著彼此的言行,避免揭開問題,不去踩可能會爆發沖突的雷區。
《心靈捕手》中的威爾就是這樣。他與女友史凱蘭相處時總是有說有笑,頗為融洽,但在和諧的表面下,威廉隱藏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也害怕被女友發現真實的自己。
所以在女友提出一起去加州同居生活時,他非常恐慌,覺得同居后女友肯定無法接納自己身上的缺點,愛意會消退,自己會被拋棄。
他回應史凱蘭說:“于是我跟不愛我的人困在加州”,兩人經過一番歇斯底里的爭吵后,威廉違心地說了“我不愛你”后決然而去。
真實的自己是不會被接受的,交付出去的真心隨時可能被拋棄,所以選擇在親密關系中回避表露自己的真心,掩飾真實的自己,在內心建立一道心理防線,讓自己走不出,也讓別人走不進。
03學習和重復父母的親密關系
關于什么是愛,如何愛,我們最初都是從父母的關系中學習和感受的。
有些父母的關系就是假性親密關系。在幼小的孩子眼中,ta的父母之間沒有任何親密感,很少有愛意的互動,甚至抨擊、貶低任何溫情脈脈的表達。
新聞曾經報道過這樣一對結婚30多年堅持AA制的夫妻。在這對老夫婦的家中,所有物品的所有權,都進行了嚴格劃分,就連雞蛋,都要各自做好標記,做飯輪流做,睡覺也是分開的,兩人的生活過得涇渭分明。
這樣的家庭顯然是僵化的,既缺乏溫情,也無法給彼此提供支持。而在類似這樣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自然也習得了僵化的表達,從小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親密感,不懂得在關系中如何表露自己的情感,缺乏激情的展現。
這樣的愛情也成為了愛情三角理論中提出的“空洞之愛”,只有純粹的責任感,缺乏激情和親密。
假性親密關系中,即使是相擁而眠,卻還是同床異夢,感覺孤立無援。
那么,如何避免讓自己陷入假性親密關系中呢?
在《關系之舞:既親密又獨立的相處藝術中》,哈里特博士是這樣定義一段“健康、親密”的關系:
“親近”要求我們開誠布公地談重要的事情;對重要的情感問題持有清晰的立場;明確我們在關系中可以接受和承受的底線。
“獨立”意味著我們從心底接受差異,接納對方的思想、情感以及信仰,而沒有必要去改變、勸說或者限制對方。
在《致命女人2》中有這樣一對難能可貴的情侶,黑人偵探維恩和阿爾瑪的女兒迪。
兩人相遇的時候,正是彼此最脆弱不堪的時候。迪正與一位既吃軟飯又花心的渣男談戀愛,卻從來沒有見過光。
而維恩是受委托調查渣男的偵探,在看到迪在渣男那受到的一系列不平等遭遇后,他并沒有指責迪的不理智和懦弱,而是以客觀的角度引導迪認識到這段關系的糟糕和不平等之處,并告訴迪她值得得到更好的對待。
同樣地,在后期的相處中,當維恩自卑的丑陋腿傷暴露在迪面前時,迪并不想維恩的前一任女友般退縮離去,而是吻上維恩的傷疤,接納了維恩。
兩人都能袒露自己的脆弱,也能接納對方的脆弱,讓兩人建立起一段有信任感和親密感的關系。
而這很大部分可以歸功于他們兩人能夠袒露、看見、接納彼此的不完美,這是真正建立親密關系的開始。
詩歌《Romance》中寫道:““如果再談戀愛,下次一定要坦誠對待那個當下的自己,那些真正的心情。悔恨就說悔恨,不甘愿就說不甘愿,嫉妒就說嫉妒。再也不要老裝作什么也不在乎地,只會微微笑著”。
真愛難尋,但假性親密關系也絕對不會是我們想要的幸福。
破除假性親密關系,讓我們學會坦誠、真實地表露自己,接納不完美但也真實得彼此,共同構建美好的親密關系。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