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不聽!孩子為什么會逆反?家長該怎樣做?
孩子逆反心理怎么越來越嚴重?這是在家庭教育咨詢中家長們提到最多的問題。在尋求孩子逆反的原因時,父母應該重點從兩個方面去分析:孩子的逆反是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和發生的正常現象?還是孩子的逆反是由父母當時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過兩個重要的突出的對抗或逆反時期。在兒童成長過程中,2~5歲和12~15歲分別是兩次突出的特殊的發育時期。在這兩個時期兒童出現性情急躁、不聽話、任性對抗、不愿讓別人干涉自己的事等逆反行為。

根據這種逆反行為的特點,心理學家把這些時期稱之為反抗期。當然兩次反抗期又有明顯的區別與不同。
·第一反抗期:2-5歲這段時期的兒童主要表現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勺子還不會用也要潑潑灑灑地自己吃飯,不讓他做就會哭鬧;孩子跌倒了大人趕緊要把他抱起來,孩子卻大哭大鬧不讓抱;有的孩子當大人把他抱起來后,他卻重新去趴在地上再爬起來…
歷來溫順聽話的孩子到了此期也會變得急躁、不聽話、調皮任性。盡管這種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現程度不同,卻是一種普遍現象。這是孩子從生活依賴開始走向生活獨立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的兒童主要是在生活上尋求獨立,他們已出現獨立生活的自主意識,要表現出像個小大人的樣子。這是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自主生活意識和能力,形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
家長應滿足孩子這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因勢利導的教給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技能,而不能采取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不聽或行為,強制孩子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做會導致性格倔強的孩子更強烈的反抗,形成對抗的性格。而對于性格怯懦的孩子則會導致退縮、孤僻的不良性格。
·第二反抗期:12-15歲又稱為危險期,有心理學家又把這個時期叫做"急風暴雨"時期。此期的孩子已進入青春發育期,這個發育期的孩子突出的表現是具有逐漸增長的成人的自主意識。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見解。他們不再希望父母長輩把自己當小孩看,事事處處都要表現出像個大人的樣子,并且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如原來喜歡與父母一道走親訪友、外出郊游的孩子,變得不愿再跟著父母,喜歡獨立的與同學和同伴在一起;一直很乖很聽話的孩子變得處處與父母對抗頂牛,情緒急躁向父母發脾氣;做什么事我行我素不愿與父母商量,而且富于沖動和冒險性。這是孩子尋求人格上的自主和獨立處世權利的表現,所以這個時期也稱為"心理斷乳"期。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這是孩子從心理依賴走向人格獨立,獨立和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最易走向歧途的危險期。但這個年齡的少年知識經驗和人生閱歷還很淺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也很差,容易良莠不分追求所謂時髦行為,最易染上抽煙、酗酒、早戀、濫交朋友等不良行為。
所以這個時期的家庭教育的好壞,關系到孩子形成怎樣的道德觀和人生觀的重要問題,是決定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的關鍵期。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父母的教育需更加慎重,應更加注重情感在孩子教育中的融入,多想辦法與孩子溝通思想和感情,最好父母能與孩子像朋友似的交流,對孩子要注重引導不要簡單地強制。

事實證明簡單的強制可能更增加孩子的逆反,逆反或反抗時期是兒童成長發展的必然過程,父母不必過多的在意和擔心,父母正確的態度是要冷靜的對待兒童逆反或反抗,特別重視這兩個時期的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父母給予孩子合理的管教,正確的引導和平等的溝通,孩子是能夠順利渡過這個人生成長的關鍵期的。
大量事實表明兒童青少年病態的逆反心理,并不是在孩子正常成長的逆反期形成的,而是父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父母教育方式主觀武斷強制服從;不尊重孩子人格侮辱孩子;簡單粗暴訓斥打罵孩子;整天嘮嘮叨叨令孩子不得安寧;不信任孩子貶低和否定孩子;整天只說學習給孩子過重學業負擔;侵害孩子權利窺探孩子隱私等等。都是造成孩子逆反的重要原因。

這些不當的教育方式侵害了孩子獨立的人格尊嚴,嚴重侵害了孩子的人生權利,極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對抗。嚴重的還有可能形成孩子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會給孩子的工作生活帶來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因此要有效的避免人為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要正確的對待孩子的逆反現象,既不能責怪甚至壓制孩子也不能縱容和遷就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和人格尊嚴。注意采用平等交流民主溝通的教育方式,達到對孩子的情感交融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今天的教育知識科普就到這里!如果您有焦慮抑郁強迫等情緒問題,戀愛婚姻問題兒童青少年學習成長問題,家庭教育問題,職業壓力問題等心理困惑,需要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可以點主頁聯系。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