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還記得那個因為模仿老師走紅的少年“鐘美美”嗎?
雙臂環(huán)抱,眼神凌厲,明明是個孩子,卻有資深班主任的氣場。

網(wǎng)友說“太真實了,生怕他下一秒就把卷子扔我臉上”。
2020年5月,靠著模仿視頻,鐘美美吸粉百萬。
更難得的是,他拒絕高額簽約費,還考上了省重點高中。
一直認為,這樣一個大膽搞怪、樂觀堅定的男孩,應該是在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
前不久,鐘美美參加綜藝自揭“傷疤”,網(wǎng)友才知道,這個總是帶給別人快樂的少年,其實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鐘美美說,從出生起,爸爸不曾負擔起應有的養(yǎng)育責任。
不僅如此,爸爸還經(jīng)常家暴,他和媽媽每天活在恐懼中。
“我的家里,不需要爸爸存在”。
他盼著媽媽能早點離婚,過上平靜的生活。
沒想到,爸媽支離破碎的感情,因為妹妹的意外出生,又維持了4年。
只是父親沒有收斂,暴力依舊在繼續(xù)。

2020年,母親忍無可忍終于離婚。
那一刻,鐘美美感到前所未有的開心。
“他終于走了”。
沒有了父親的暴力,生活逐漸回歸正常。
鐘美美也有了目標:快點長大,保護媽媽和妹妹,讓她們過上好日子。
我想起以前鐘美美接受采訪時曾被問到:程度最深的痛苦是什么?
他回答“痛苦不分深淺”。
這句頗有哲理,很多人感概,活的不如一個孩子通透。
我倒認為,是家庭暴力讓他擁有了不屬于這個年紀的成熟。
這兩年鐘美美也嘗試原諒爸爸,但還是無法釋懷。
痛苦的畫面像陰霾一樣籠罩在心里,以至于他現(xiàn)在很敏感,就連聽到敲門聲也會恐懼。
讓人擔憂的是,鐘美美只是無數(shù)受害者的縮影。
全國婦聯(lián)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中國約有9000萬孩子,目睹過家暴現(xiàn)場。
這,還只是保守估計。
還記得“陜西公司高管王某毆打妻子”的視頻嗎?
他當著兩歲多孩子的面前,對妻子痛下狠手,看得人心驚。

妻子說,她屢次遭受家暴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好。
殊不知,目睹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創(chuàng)傷。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我們無法回避一個現(xiàn)實問題:那些從小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長大后都怎么樣了?

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怎么樣了?
一位網(wǎng)友說,他在不幸的家庭中長大。
在他的記憶里,父親整天打罵媽媽。
即使媽媽躲到親戚家,父親找著后寫寫保證書,媽媽就會跟他回家。
很快,家暴還是會來。
他恨極了父親,他無數(shù)次跟媽媽說“你們離婚吧”。顧及到孩子需要完整的家庭,媽媽拒絕了。
在反復的家暴和原諒中,媽媽又煎熬了二十多年。
他長大后也勸過媽媽,媽媽總說“都這個年紀了,湊活著過”。
每次媽媽被打后,都給他打電話抱怨。其實,媽媽不知道,孩子連自己都無法救贖。

從小就活在家暴的環(huán)境中,導致他性格非孤僻、自卑。他拒絕戀愛,打算孤獨終老。
更可怕的是,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不止是性格,還有行為模式的代際傳承。
情感電臺的主播 @陸婷 曾接過一個求助電話。
求助人小凱35歲,跟妻子結(jié)婚5年,有個可愛的兒子。
夫妻倆都是高管,收入不菲,讓人羨慕。
小凱希望妻子能做全職太太照顧家人,但妻子不愿意辭職。
兒子出生后不久,小凱第一次把拳頭砸向妻子。
那以后,他又施暴幾次。
每次發(fā)泄完,他都用下跪獲得原諒。
一次,妻子不小心踩臟了他的鞋子,他把妻子踹倒在地,又狠狠踩住她的手臂。
這一次,妻子回了娘家,并以長期遭受家暴為由起訴離婚。
他傻了眼,悔不當初。
他坦言自己的暴力行為和原生家庭有關。
小時候,父親經(jīng)常打母親。他告訴自己,長大后不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然而,多年的耳濡目染早已讓他把暴力行為刻進骨子里。
小時后,害怕父親掄起的拳頭,長大后卻成了父親那樣的人。

慶幸的是,不是所有目睹過暴力的孩子都帶著傷痕長大,也有母親受到傷害后決絕離開,讓自己和孩子迎來“新生”。
朋友小姜跟我說,她從記事起爸爸就經(jīng)常打過媽媽,有時候是因為飯菜不可口,有時候是打牌輸錢心情不好……總之,很小的一件事都能讓他揮起拳頭。
有這樣一個爸爸,她整天郁郁寡歡。
后來媽媽和爸爸離婚,生活才正常。
這么多年,她和媽媽早已走了出來。
她大學畢業(yè)有了一份好工作,活潑開朗、愛美、愛生活;
媽媽成了廣場舞的常客,還經(jīng)常和姐們出門旅游。
小姜的故事提醒我們:
離婚,不一定是壞事。
為了孩子不離婚,可能會成為困住孩子的枷鎖。


面對家暴,怎么保護自己和孩子?
?不要抱有幻想
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受害者都愿意相信:
也許,他真的知道自己錯了;
也許,我不惹他生氣就不會打我了。
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一點,一個敢于把拳頭砸在你身上的人,指望他醒悟是很難的。
家暴只有一次和無數(shù)次。不排除有人施暴后永不再犯,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
大多數(shù)受害者還是要在恐懼中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下次施暴。
更糟糕的是,親戚們“勸和不勸離”、“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的陳舊觀念把受害者一次次推入深淵。
我想告訴所有受害者:
如果已經(jīng)被家暴過,但想再給他一次機會,也不是不可以;
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跟對方明確設定一個底線(比如再次動手就離婚);
倘若日后對方觸碰到這個底線,就徹底放棄「他會改」的幻想,決絕離開。
電影《小偷家族》中有一句臺詞:
“真正愛你的人,絕不會狠狠地毆打你。”

?記錄罪行,保留證據(jù)
遭遇家暴,一定要提前保存證據(jù),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根據(jù)《中國婦女報》的建議,可以搜集以下證據(jù),證明遭遇家庭暴力的事實:
1、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的錄音、錄像;
2、身體傷痕和打砸現(xiàn)場拍照、錄像;
3、如果加害人有悔過表現(xiàn),可以要求他寫保證書,并簽署姓名及日期;
4、公安機關出警記錄、告誡書、傷情鑒定意見等;
5、就醫(yī)時的病歷資料、診療花費票據(jù)等;
6、如果加害人通過短信和聊天進行威脅,錄音截屏保存證據(jù);
另外,如果你有離婚的想法,以上這些證據(jù),也能讓你在離婚時掌握主動權(quán)。
一旦你覺得人身安全有危險,可以向法院提交“申請書”和相關證據(jù),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不知道怎么寫“申請書”可以參考下面這個模板:

?關心孩子心理健康
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
孩子的認知能力還不完善,暴力行為會給他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傷害。
一位心理咨詢師說,很多來訪者表示家庭暴力的場景伴隨了噩夢般的童年。
長大后,有的人成了施暴者、有的人得了抑郁癥、有的人小心翼翼不敢去愛……
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當家暴的場景被孩子看到,千萬別當做這件事沒發(fā)生,而是應該積極主動跟孩子溝通,
首先,向孩子解釋剛才發(fā)生的事情是什么原因,讓孩子知道這不是他的錯,是大人沒有控制好情緒。
其次,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耐心傾聽,同時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要學習。
如果孩子不愿意溝通,要帶他看心理醫(yī)生及時干預。

最后我想說,暴力就是暴力,不能因為發(fā)生在家庭中就被忽視。
陽光會驅(qū)散陰霾,請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記住,我本善良,但絕不軟弱。
點亮文末在看,向家暴說不!
瀏覽官網(wǎng)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ǎng):www.xlzxkf.com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