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恐懼,我們似乎并不陌生。
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經歷過恐懼,并且恐懼的對象也不盡相同。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我們所恐懼的對象也在發生著變化。
而這種正常的心理活動狀態不僅我們會有,孩子也會有。
中小學生恐懼現狀
恐懼情緒是孩子們發展過程中一種非常常見的心理現象,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其成長的某一階段都會有過恐懼的體驗。
這種恐懼的體驗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年幼的孩子經常害怕黑暗、閃電、雷鳴等;年長的孩子則會對一些社會情境感到害怕。
一般來說,兒童青少年恐懼障礙的患病率在0.9%-9.2%左右。
根據國際通行的疾病分類診斷標準,兒童青少年恐懼障礙(即在兒童期發生、以過分恐懼某物或某種情境為突出特征的一類心理障礙)包括特定恐懼癥、尖銳物體恐懼癥、廣場恐懼癥等。
但要注意的是,當孩子所恐懼的事物和情境客觀上并不具有危險性,或者恐懼的程度遠遠超出客觀存在的危險,經過解釋或勸慰無效,并且持續存在、由此產生回避行為,已經嚴重地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時,恐懼就不再是一種合理的心理反應,而屬于焦慮性障礙的范疇。
結合實際來說,學校恐懼癥在中小學生群體中較為常見。

個別孩子會表現出極度恐懼進入學校的情況,這種強烈的恐懼情緒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而且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可能誘發其它心理問題,如抑郁癥等。
如何識別孩子的恐懼?請注意這些在學校中的表現
當孩子在學校中出現下面這些情況時,老師和家長需要格外注意:
1、例如對某個事物或者某個情境表現出強烈而持久的恐懼情緒,并伴有明顯的心跳加速、發抖、面部潮紅(發紅)、出汗甚至昏厥(昏倒)等急性軀體癥狀,表現出的恐懼感遠遠超過這個事物或情境通常所能引發的恐懼感。
舉例來說,很多孩子看到一條蛇在向自己靠近時會產生強烈的恐懼體驗,而患有恐懼障礙的孩子只是看到蛇的圖片、視頻甚至聽到“蛇”這個字或者想到“蛇”的形象便會表現出同等強度的恐懼體驗。
2、存在明顯的回避行為。例如躲避與同學的交流、表現得比較孤僻、經常獨來獨往、膽小內向、說話時聲音細微、容易被驚嚇。
3、上課時經常因過度警惕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當恐懼的東西出現時,情緒會波動很大,比如難以控制地哭泣。
4、由于這一類孩子常常表現得內向膽小,甚至有些奇怪,因此他們遭受其他學生欺負的可能性較高。
如何應對孩子的恐懼問題?
01
覺察孩子的恐懼程度是否與現實相符。當孩子的恐懼情緒和恐懼情境相符時,這種恐懼反應是正常的;當它們不相符時,表明孩子的恐懼反應本身出了問題。
舉例來說,很多孩子怕蛇、怕黑,只要程度正常,那么這些表現也是正常的。
那什么情況才是不正常的呢?比如一些孩子害怕蟲子,雖然現在身邊沒有蟲子,但孩子依然很緊張、害怕,仿佛身處在有蟲子的環境里,這顯然就是不正常的、或者說過度地反應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社會功能是否受損來區分孩子是正常的恐懼還是患有恐懼問題:比如有恐懼問題的孩子可能因為害怕而拒絕上體育課、拒絕上學、不愿離開家等。
當然,時間長度也是一項重要的觀察指標:孩子害怕xx有多久了?比如有些孩子從小就害怕燈管,現在他可能已經是個高中生了,依然害怕燈管,那么就需要警惕了。
02
多了解恐懼障礙的相關知識,在必要時積極配合治療。
第一、正確了解恐懼障礙是什么。
恐懼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像普通疾病一樣,只要積極配合科學的治療,便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第二、澄清“誤區”,穩定心態。
有的家庭可以正確認知到恐懼障礙是什么,卻對其療愈過程存在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的看法:例如有的家長認為恐懼障礙可以通過一兩次心理輔導快速解決的,所以如果沒有在自己期待的時間內解決,便會陷入絕望和恐慌的情緒狀態中。
我們當然可以理解部分家長這種著急的心理,但恐懼障礙的治療過程不是一時就可以解決的,家長們應當保持正確的認知
恐懼障礙的治療周期需要根據具體病情、癥狀的嚴重程度等來綜合分析和判斷。對于恐懼問題,既不要過分地悲觀,也不要盲目地樂觀。

在這里我們做一個小結:
恐懼是天生有之、人人有之的一種心理活動狀態,不必因此而有任何的羞恥感。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恐懼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心理活動狀態,當孩子們出現恐懼時,我們應當迅速識別并妥善應對——
一方面,我們需要正確面對孩子的恐懼,不過分緊張,也不輕視苛責,及時做好孩子的疏導工作;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保持警惕,特別是當孩子因恐懼催生出其他心理問題時,我們應當立即向專業人士求助,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