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茜 通訊員 李彬
【編者按】
2023年8月19日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這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的首個中國醫師節,今年的主題是“勇擔健康使命,鑄就時代新功”。
潮新聞·錢江晚報重磅推出“中國醫師節·醫療夢之隊”系列報道,讓我們從一支支拼搏奮進的醫療夢之隊出發,一起走近中國醫生,感受中國醫生,致敬中國醫生。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強迫癥團隊】
核心理念:健康心理,快樂人生
領軍人物:唐文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早期干預/強迫障礙科主任、碩導、主任醫師,杭州市強迫癥診療中心主任
即將邁入大學校園的辰辰,近些時候已經在準備行李了。
他將一包藥小心翼翼地裝在箱子底層,“唐主任千叮嚀萬囑咐,藥不能隨意停,藥物維持治療很重要。”
自從升入高三,辰辰每天都處在高壓之下。有一天早上醒來,“腦海里不自主地播放歌曲,有詞有曲,很清晰,就像專輯在循環播放”。
自己既不是歌迷,也不怎么喜歡唱歌,怎么突然“上頭”了?
從疑惑到到痛苦,只要早上一醒來辰辰腦海中的“播放器”就自動開播,即便是上課或考試都不會停止,嚴重影響到學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父母的陪同下,他找到了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精神四科、杭州市強迫癥診療中心主任唐文新。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辰辰的學習和生活回歸正軌,每天大約只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還能感受到腦海里的歌聲,就當學習放松了。沒有放棄學業的辰辰順利參加了高考,并且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人群中的強迫現象是很常見的,比如音量一定要調到雙數,總懷疑門沒鎖上要檢查幾下,瓶瓶罐罐要按照顏色或者大小排序……
事實上,這些在“自我秩序體系”中的行為無傷大雅,在生活、工作和社交中起不了漣漪,反而從側面印證認真嚴謹的態度,在某些事情中也需要這樣的“一根筋”。
而真正的強迫癥,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有多達60多種強迫現象,大部分都令人匪夷所思,超乎想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四科、杭州市強迫癥診療中心團隊的專家們正致力于將這些極端的現象減弱到“正常化”。
有人1年間腦海里全是不雅圖片
有人洗個澡要用掉3瓶沐浴露
從事強迫癥臨床研究與診治15年,唐文新傾聽了無數個“天馬行空”的案例,也探究了其背后深藏的根本原因。
18歲的浩浩很消瘦,精神萎靡。本是最好的花季雨季,同齡人有正常的學習和社交,但是他卻害怕得不敢有任何社交。
1年前,他被社會人士帶去看成人片,自此之后,腦海里經常不自主地反復浮現那些不健康的畫面,足足折磨了他很久。因為父母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找什么科的醫生求助,就耽誤了治療。后來找到唐文新,這是一個以強迫性回憶為主要表現的強迫癥患者,經過2個多月規范足量的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后,浩浩“重生”了,“大腦世界變得清凈了”。
“那些不自主的強迫思維反復在腦海里出現,大多伴發有強迫行為。患者也想克服,但無法控制,十分痛苦。”唐文新說,最常見的是清潔型強迫癥,表現為過分怕臟,反復清洗、搞衛生、回避人際交往,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這方面的病人越來越多。
22歲的齊齊不學習、不工作,整天宅在家里,慢條斯理地生活著,就像《瘋狂動物城》中的閃電一樣。但她的腦世界飛快地運轉著:走路先邁左腳還是右腳?1+1為什么等于2?這個字怎么寫都不對……本不是問題的問題,被她反復質疑,走不出來。
疫情期間,這種“執拗”更嚴重。她反復洗手、消毒,洗臉、刷牙、梳頭要2個多小時,洗澡要三四個小時。經過問診、精神檢查、體格檢查和臨床評估后,她被確診為重度強迫癥。
像齊齊這樣“愛”洗澡的患者還挺多,而且有過之而不及:有人洗一次澡必須用完3瓶沐浴露,甚至有人可以24小時待在衛生間里洗……就算皮膚洗破了,也不能阻止他們的這些行為。
除此之外,還有對“3”極度“過敏”:周三不能出門,第三件衣服需要扔掉……甚至對白糖、味精、巧克力等物品厭惡到避而遠之或反復清洗。
唐文新介紹,根據國家最新有關強迫癥患病率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18歲以上成人中強迫癥年患病率為1.62%,終生患病率為2.43%。而且,兒童青少年患病率更高。“這就意味著,在大杭州范圍內至少有數以萬計的強迫癥患者,所以說強迫癥是十分常見的心理疾病。”
即使“常見”,但因為患者頑固性的思維模式和頑固性的行為會伴隨終身,強迫癥也成為了最難治療的心理疾病之一。
強迫癥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確。從現有的研究來看,主要涉及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強迫癥與家族遺傳有一定關系,父母有強迫癥病史者,其子女患病風險相對要高些;可能存在腦內神經遞質功能失調,如5-羥色胺(5-HT)功能不足,多巴胺(DA)功能增強、谷胺酸功能過高等;強迫性人格的影響,如過于小心謹慎,做事刻板不靈活,過于追求完美,敏感多疑等;童年創傷與社會心理應激事件也會誘發強迫癥的發生;還包括家庭成長環境與社會壓力等。總之諸多因素最終導致大腦神經遞質平衡失調,腦神經環路功能紊亂,從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強迫癥狀。
藥物+心理+神經調控
病癥緩解75%以上即為臨床治愈
正因為病癥不同,治療也是個性化的方案。
“并不是所有的強迫癥狀都需要完全糾正。”唐文新說。
對于程度較輕的強迫癥患者,只要不對其造成明顯的痛苦和不良影響,可以通過心理行為自我調節來緩解癥狀。而中重度的強迫癥患者通常會對其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有的還會影響到家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需要加以重視。目前臨床上針對強迫癥的治療措施主要是抗強迫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神經調控物理治療。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患者對治療的可接受程度及治療偏好等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建立起以患者為中心的,由專科醫生、心理治療師、護士、患者、家屬組成的治療聯盟,共同努力來幫助患者克服強迫癥狀。
其中,暴露與反應阻止療法效果非常明顯。通俗點來說,就是患者越怕什么,就越要做什么,但這是一個逐漸加碼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唐文新收集了很多患者發來的暴露治療記錄,比如一名患者只要路過別人的停放小汽車時,大腦里就冒出想去拉開車門的沖動,以致于不敢靠近,不敢出門。唐主任就要求患者主動靠近小區內停放的汽車,并堅持從半小時到一小時,自己控制行動欲望,逐漸“脫敏”,直到不再害怕為止。如今還將虛擬現實暴露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治療中,增加了暴露的場景,拓展了強迫癥的受益人群。
在唐文新的診療室里,能經常看到他豎起大拇指,“強迫癥患者的一點點進步,都是內心里做了巨大努力的結果,所以鼓勵對于他們來說很重要“。經過規范化治療,強迫癥的癥狀有可能緩解75%以上,這就是臨床上的治愈。至于剩下的25%,只要不影響生活和工作,那就“共存”吧。
唐文新帶領的強迫癥團隊,于2019年獲批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首批授牌的強迫癥診療基地和杭州市強迫癥診療中心。自中心成立以來,強迫癥就診患者越來越多,每年以近30%的增幅在上升。強迫癥專病門診也由2019年的每周半天專家門診,現已經擴增至每周7個門診。今年上半年強迫癥門診人次已突破5000人次。目前強迫癥專病門診人次及住院收治規模已位居全國前列,輻射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山東、河北、河南、湖南等地,已成為強迫癥患者理想的診療康復基地。
【門診指南】
唐文新
名醫門診:周一上午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
心理咨詢名醫門診:周日上、下午
朱丞
專家門診:周二上午
精英門診:周五上午
心理咨詢名醫門診:周六上午
朱文靜
普通門診:周四下午
“轉載請注明出處”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1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