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30日晚上,何彩霞與丈夫張新海正準備吃晚飯,居民樓里突然傳來一個女人的哭喊聲。鄰居家的男人又在打老婆了!
“我得去看看!”為人仗義的張新海邊說邊走出了門。
過了很久,一陣凄厲的叫聲傳來:“殺人了,救命啊!”是剛才那個女人的聲音。
何彩霞一驚,急忙跑出家門,沖到鄰居家中。
眼前的一幕讓她魂飛魄散:只見丈夫揮舞著菜刀,砍向鄰居家的女人。他殺氣騰騰地喊:“我要殺了你們全家,斬草除根!”

⒈
何彩霞是遼寧省沈陽市人。這一事件發生時,她正在一家私人企業做文員,丈夫則在一個部隊企業當司機。
突如其來的狀況嚇得何彩霞不知所措,幸好周圍的鄰居都聽到了動靜,幾個強壯的男人趕了過來,將丈夫按住。
然而,鄰居夫妻二人,60多歲的老人,以及6個月大的孩子全都被砍傷了!
張新海很快被警察帶走,隨即被送到了醫院。經過幾家醫療機構診斷,他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癥。
雖然丈夫因病不用承擔刑事責任,但民事賠償卻免不了。這一天,何彩霞在一張白紙上,糾結地寫下了第一張“笑忘書”。
她給自己列出了兩個選項:A:無能為力退縮不管;B:承擔一切后果。
在選項A下面,何彩霞密密麻麻列出了10幾條無能為力的理由,試圖說服自己放手不管。可想了一夜后,第二天一早,她還是選擇了B,理由只有一個:做錯事的人是自己的丈夫。
為了求得鄰居的諒解,何彩霞四處奔波,好不容易借來了5萬元錢。
她來到醫院,鄰家女人把頭一扭,男人將她往外推。何彩霞含著淚忍下所有委屈,她低著頭去續交了治療費,又趕回家煲了湯,再次送往醫院。
鄰居一家并不領情,湯放在門口放涼了,何彩霞又重新煨了送過去。每天晚上,她都堅持去看望受傷的孩子,忙前忙后地服侍。
一次,兩次,三次……鄰居一家終于被感動了,他們嘆著氣說:“難為你了,其實不是你的錯。”
1992年1月,沈陽孤家子精神病院通知何彩霞,說張新海的病情已經穩定,可以接回家了。
身邊的姐妹勸何彩霞:“不要去接,干脆趁這個機會脫身吧!你才30歲,不為自己考慮,也得想想5歲的兒子。”
何彩霞也知道,一旦把丈夫接回家,自己就得一輩子照顧他,萬一他發病,還會傷人,甚至是殺人……
她再一次糾結地寫下了第二張“笑忘書”。經過一番對比篩選,何彩霞還是決定把丈夫接回家,理由是:生病的人是自己的丈夫。
90年代,文員一個月只有幾百元工資,之前的民事賠償已經讓何彩霞債臺高筑,現在張新海回來了,喪失勞動能力的他完全依靠何彩霞養活,很快這個家就撐不下去了。
為了還債和生存,何彩霞只得辭職創業。經過多番考察,她盤下一個店面,開了一家很小的狗肉店,獨自一人扛起了家庭重任。
生活的辛苦何彩霞尚能忍受,丈夫時好時壞的病情卻讓她幾近崩潰。
張新海清醒時,常常心懷愧疚,為了不拖累妻子,他幾次嘗試自殺,都被何彩霞及時發現阻止了。
發病的時候,他什么也不知道,將家里砸得亂七八糟,甚至有一次,只穿了一條三角褲就闖到自家的飯店里大鬧特鬧……
曾經恩愛的丈夫如同陌生人,與世隔絕一般,何彩霞心如刀絞。
她四處求醫問藥,西醫、中醫、民間偏方、食療,一樣不落;附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專家她也一一去拜訪。然而這些努力收效甚微,在專家看,精神分裂癥屬于終身難愈。
1994年8月,何彩霞將飯店轉掉,在兒子上學的學校對面開了一家書店。一方面,是為了輔導兒子學習,另一方面,是有時間看書,她想從書中尋找治療丈夫的方法。
在如海一般的書藉里,何彩霞驚喜地發現,國外一些心理專家認為:精神分裂病人可以通過心理治療恢復正常。
彩霞高興不已,她決定試一試。她買了大量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由淺入深開始學習。她經常去大學的心理學系蹭課,認真向師生們求教。
靠著一股韌勁,何彩霞啃下了近百本精神病學、心理學書,寫下了10多本讀書筆記,并以頑強的毅力,記下了大量專用名詞和概念。

何彩霞與丈夫
⒉
張新海發病前一個月,因手剎失靈被扣了一個月工資,從而導致他整夜睡不著,這是他發病的誘因之一。
那一段時間,焦慮的張新海嘴里總是不停地念叨:“我的手怎么就拉不起手剎,像被什么捆住一樣。”一邊說,一邊使勁往兩邊拉伸雙手。
何彩霞當時沒有在意,只是安慰丈夫:“不就是一個月工資嗎?有什么要緊。”
后來,張新海每次發病,都會重復同樣的話,嘴里喃喃念叨:“錢,手銬,金子。”身子一邊抽搐,一邊還伴著扯、砸的動作,嚴重的時候,抓住刀、棍就不放。
2002年春天,眼看又是精神分裂患者病情最容易復發的季節,何彩霞看到丈夫眼神直愣愣的,常常盯著一處一動不動。
她用自己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引導丈夫描述出手銬的樣子:黃金做的,有時像蟒蛇,有時像魔爪。
何彩霞試著用心理學的意象對話中改變與修改技術來幫助丈夫。
她對丈夫說:“黃金很堅硬,這副手銬砸不爛,也掙不脫,要解開它,只有一個辦法。”
聽到有辦法,張新海呆滯的目光閃過一線光亮。何彩霞攤開雙手說:“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手銬,它就在我手里。”
聽說妻子手上有鑰匙,張新海充滿了希望,他對何彩霞充分信任,也愿意溝通了。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張新海雖然也出現過發病征兆,但一次暴力行為也沒有。
每一次張新海有發病跡象,何彩霞都及時用“鑰匙”幫他解開“手銬”。張新海慢慢感到了安慰和輕松,心智逐漸恢復了正常。
他開始會關注別人的感受。何彩霞回家晚了,他會主動問:“你吃飯了沒有?”后來,還會留一半飯菜給妻子,甚至自己學著做飯給妻子吃。
最讓何彩霞感動的是,沈陽十月份還沒有供暖時,丈夫會先將被窩睡暖,再讓自己去睡。
丈夫的每一點進步和變化都讓何彩霞欣喜若狂,她同時也感受到了心理學的神奇魔力。
2002年9月,我國第一次心理咨詢培訓工作開始,40歲的何彩霞欣然報名。報名之前,她沉吟了一夜,寫下第三張“笑忘書”。
繼續經營書店,可以保證自己的小家庭擁有穩妥的經濟來源,可是選擇當一名心理咨詢師,對于何彩霞來說更重要,更有意義。
一年后,何彩霞順利通過了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得了“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2004年10月,她前往北京參加統考,如愿成為了中國第一批二級心理咨詢師。
此時距離丈夫暴力傷人,被確診患有間歇性精神分裂癥已經過去了整整14年。

⒊
在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后,何彩霞開設了“學生免費心理咨詢室”,解決學生厭學、網癮、青春期困惑等心理問題,她經常被邀請到學校、社區、部隊、婦聯及心理健康研究熱線作咨詢服務。
對于何彩霞來說,不管自己有多忙,丈夫永遠是她最重要的病人。
她在日常生活中,給丈夫進行“信任感訓練”,手把手教他“用呼吸釋放情緒”的心理減壓法,并嘗試給他進行“系統脫敏法”。
她還將丈夫長期服用的氯丙嗪換成了維思通,價格雖然貴了些,但是副作用小了,張新海不再經常感覺頭暈、乏力、嗜睡。
在何彩霞的訓練和幫助下,張新海本來已經遲鈍的觸覺、聽覺、味覺不僅得以恢復,還比正常人更靈敏了一些。
兒子張強有一段時間十分排斥父親,爸爸三天兩頭的失控讓他煩躁不安,鄰居、同學的議論和歧視也讓他倍感壓抑。
一次,張新海發作,又摔爛了鍋碗瓢盆,張強哭著對媽媽說:“媽,我們離開他吧!讓醫院去管他。”
何彩霞靜靜聽著兒子的訴說,直到張強停下來,她才一件事一件事給兒子回憶爸爸的好。
她說:“你小時候最喜歡騎在爸爸的肩頭,爸爸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你買禮物,你4歲那年發高燒,爸爸在你床頭守了三天三夜沒有合眼……”
她告訴兒子,雖然爸爸發病時誰也不認識,但他一清醒過來,最關心、最愛的人還是你。精神分裂癥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治愈,現在爸爸病了,我們要幫助他!
張新海一天一天正常起來,何彩霞有意檢測丈夫的康復情況,在一次兒子開家長會時,她故意說肚子疼,不能去。
看著兒子期待的眼神,張新海鼓起勇氣說:“我去吧!”
何彩霞大喜過望,為了避免出現意外,她陪丈夫在家里演練了一遍。
她扮成愛打聽八卦,喜歡找事的家長,對張新海提了很多讓人尷尬和為難的問題,甚至提到他當年以刀傷人的事。
一開始,張新海回答的聲音很小,后來慢慢思維清晰了,他坦然對自己的過去行為表達了懊惱和愧疚,并巧妙地說出自己的現狀和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那天,張強陪著爸爸一直走到教室門口,他像大人一樣和爸爸握手:“爸,你沒問題,我在外面等你。”
張新海望著比自己還高的孩子,心里又激動又感激,他自信地走進了教室。

⒋
從2008年夏季開始,張新海就停止了服藥,之后病性沒有再出現反復,很多人慕名而來,何彩霞開始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心理疾病。
最初,何彩霞特別注重技巧和方法的運用,可是有些病人雖然當時好了,但過后又很容易復發,她陷入了苦惱之中。
張新海對妻子:“心理問題大多緣于過去的創傷經歷,好比受傷的種子長出了生病的苗。你得挖掘病人過去的土壤,找到土壤里埋下的種子。”
何彩霞大受啟發,她激動地對丈夫說:“你說的太有哲理了,你都可以當我的心理督導老師了。”
她嘗試著放手,鼓勵丈夫勇敢地融入社會。每天,她都會拿些具體病例與丈夫探討。
在何彩霞的病人中,有一個30多歲的男人,他恐懼見人,并伴有抑郁、砸東西、暴怒無常等癥狀,被多家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多方治療都沒有結果。
張新海認為他不是精神分裂癥,理由是:精神病人會出現幻覺、幻聽,但這個男人沒有,而且他能主動尋求心理治療,說明他有辨別能力。
見丈夫分析得頭頭是道,何彩霞連連點頭,她確定患者只是人格障礙問題,于是采用心理引導手段來治療。半年后,病人痊愈了。
作為心理咨詢師,何彩霞每天要面對人際關系處理上極度偏差、認知扭曲的人,情緒難免會受到影響。
有一天,她為一個重度躁狂患者咨詢到晚上9點才結束,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看到雞蛋醬熱面時,莫名其妙地沖丈夫發了脾氣:“我不是讓你做木耳清湯面嗎?”
張新海一愣,繼而寬厚地笑了:“哎呀,我記錯了。現在重新做。”
何彩霞賭氣不吃,衣服沒脫就躺到了床上,一覺睡到晚上11點。
她醒來時,見丈夫一直坐在自己身邊看書。見她醒了,張新海馬上起身:“我去給你做飯,不會錯了,木耳清湯面。”
10分鐘后,一碗清淡味鮮的木耳清湯面端到她面前。
“對不起,我今天情緒不好。”何彩霞不安地說。
“這些年都是你照顧我,都是我對你發火,你這一發火倒讓我明白了,你當時受了多少委屈。現在,你能說說你下午遇到什么事嗎?”張新海一番話理性而深情。
一時間,何彩霞無限感慨,她投入到丈夫寬厚的懷抱中,心里幸福極了。
何彩霞曾經讓丈夫給童年時的父母、成長路上傷害過自己的人、被自己傷害的那一家四口寫信,她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張新海寫出憤恨、抱怨、內疚,讓他壓抑多年的渴望、期待、歉意得以渲泄。
后來,張新海偷偷寫了一本《備忘錄》,從夫妻二人相識相戀、結婚生子開始,到命運變故期間震撼感人的點點滴滴……
扉頁上,張新海寫道:“我要記錄我喜愛的事物,聲音、色彩還有閃光的東西。我要和妻子一樣,擁有寬廣恢宏的氣概,我要和她一起,共同走向明亮的未來。”

⒌
2009年初,何彩霞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詢中心,她按照丈夫的提議,給公司取名為“霞光”。
張新海說:“我的小名叫旭光,你的名字叫彩霞,我生病的那幾年,你就是我的霞光,明亮卻不刺眼,絢麗而且柔美。我希望你也能給其他患者帶來霞光。”
1月中旬,沈陽霞光心理咨詢中心正式成立。開業當天,張新海負責布置會場、迎接賓朋。誰能想到,這個陽光鮮活,充滿生命力的男人,曾經是個精神分裂癥患者!
公司成立后,張新海當上了何彩霞的生活助理,盡職盡責地成為咨詢中心的大管家,料理大量繁瑣的具體事務。
這一年9月,何彩霞加入了中國心理學家協會,并榮獲2009年首屆全國優秀心理學工作者提名獎。
如今的何彩霞,不僅是國家首批心理咨詢師,還是高級心靈導師、高級EAP咨詢師、高級講師、高級心理教練、高級家庭心理咨詢師。
她身兼數職,是爸媽在線心身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元老院元老、健康講師團講師、中國家庭教練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夢關心下一代心身健康幸福宣講團特級講師及評審委員……
一路走來,何彩霞獲得過很多殊榮,2018年11月,還被作為行業資深專家,收錄到中國影響力人物數據庫。
30多年來,何彩霞做過的精神病臨床經驗、心理咨詢個案人數超過10000人,舉辦過多種大型心理咨詢活動及講座,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實戰能力的心理咨詢專業人才。
作為業內最接地氣的心理咨詢師,何彩霞無疑是成功的,丈夫的一場病,讓她開創了自己的事業,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回首與丈夫走過的路程,何彩霞由衷地說:“我認為,世上任何一樁成功和幸福的婚姻,就等同于一個漫長的心理治療過程,只是,要以愛為藥方,要有無盡的耐心,因為那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需要我們一生的時光。我們修復自己的創傷,我們治愈現實的挫折,最終才能自我成長、共同成長,才能幸福。”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