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提問:將軍您好,不知您對微博如何看待,我今天把微博注銷了,原因有兩點:一是感覺戾氣太重,熱搜很多都是娛樂方面的,與日常生活并沒多大關系;另一個就是不想再視奸前任了。
其實,我一直沒搞懂自己的性取向,學生時代喜歡過男老師也喜歡過女老師,但一直沒戀愛過,后來在微博接觸到百合圈,打開了新世界。
再加上在網上看到家暴新聞等等,產生了厭男恐男心理,覺得女孩子才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由此認識了幾個女生,也都對我產生好感。
后來實際發展下去的就那一個,也正是因為她,我體驗到了談戀愛的快樂,覺得上天很眷顧我。但后來她提了分手,一開始我以為是自己的錯還求復合,直到后來我發現她又認識了別的女孩并且火速同居,我才徹底絕望。
雖然很生氣但也接受了,只是總忍不住去偷看她們的幸福生活,剛開始甚至會手發抖,如今快一年了,我好多了,覺得她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也蠻好,應該祝福。
后來家里介紹認識了一個男生,可能上一段戀愛體驗感太好,接受不了他,而且對他也沒感覺就提了分手。
自己懷疑過是不是雙性戀偏同,一方面對結婚沒有任何想法,另一方面知道選擇另一條路會很難,大環境很難認可,而且還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我還不具備。
所以目前的想法是好好備考,穩定下來再談其他。如果有幸被您看到,希望能得到指點,謝謝!

將軍 · 答
讀完提問并沒看到你有特別明確的問題,所以我也不知道從何“指點”,我的回復就想到哪說哪吧。
從注銷微博因為戾氣重、接觸百合圈和家暴新聞后厭男恐男這兩件事,能總結出一個共性,你似乎蠻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易感性”強。
你提到的兩種心態,微博戾氣重、恐男,應該會讓不少人感同身受,甚至可以說戾氣重也好,大環境對女性不友好也罷,都算是事實,我們身處其中很難不受影響。
這種感受大多只會彌散一段時間,但終究是一過性的,大多數人并不會因此徹底屏蔽掉“戾氣”或者因為有恐男情緒就轉而在自己的人際交往或婚戀議題上發生“轉向”。
如果要追溯原因,我想更多是因為他們沒有讓自己完全浸潤到網絡世界和新聞世界當中,能意識到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真實生活。
我并非說網絡世界和新聞世界里看到的東西是不真實的,但那不是世界的全部,更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也不得不承認網絡世界和新聞世界中能被我們迅速看到的信息、被更多人熱議討論的信息是跟我們體驗到的真實生活有巨大的差異,才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說到底,微博等諸多信息平臺包括你瀏覽過的百合圈,都只是我們認識世界不同面向的工具,如何利用這些工具,如何合理分配各種工具在認識世界方面的權重,才影響了你的感受和認知。
而且無需多言,大家也知道大數據的“能力”,你看過幾條戾氣重的內容之后,平臺會把更多戾氣重的內容推到你面前,百合圈的信息看多了,后面你就會繼續看到層出不窮的百合軼事。
你看到了什么,已經不完全由你自己決定了,但你意識到這些不由你決定后,你卻可以決定你是否要繼續被它影響。
這的確不容易,所以我能理解你卸載微博的原因,如果覺得自己把控不了,那暫時屏蔽做切割確實是個好辦法,但與此同時,讓自己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在更真實的世界里去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或許才能幫你澄清你的性取向之“謎”。
僅從你描述來看,不排除你有雙性戀的可能,但我想這種取向受外界影響也不小。
讀書時你既喜歡過男老師也喜歡過女老師,這種“喜歡”當中,性化的部分有多少呢?
青春期時對同性產生的喜歡,也有可能是“理想自我”的投射。你想成為女老師那樣的人,或者你想擁有她身上的一些特點,這些愿望以“好感”的形式體現了出來。
就像現在女明星的微博下,也有很多女生叫她們“老婆”,這些女生都是同性戀嗎?當然不是,是表達喜歡和愛慕,這種喜歡和愛慕是去性化的。
或許因為你本身的易感性很強,接收了很多百合圈的信息,被這些信息強化后,反映在性取向上。
你覺得“女孩子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那你到底是想擁有最美好的關系才選擇了喜歡女孩子,還是因為你本身就喜歡女孩子,無論她們是不是最美好的呢?
假設你進入了另一個圈子,那個圈子傳遞給你“男孩子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你會不會又因此選擇喜歡男孩子呢?
鐵直女是怎么明確自己性取向的呢?是認清了男性基本盤后,依然在不美好的基本盤里喜歡男性。雖然我們也覺得女孩子很美好,但我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美好,并不是想跟女孩談戀愛。
以上內容并不是排除你喜歡同性的可能,只是提供一種思路幫助你去澄清和判斷。同性戀也好,異性戀也罷,雙性戀也無不可,總之希望你的取向都是從你本身的喜好出發,而不是被外界的紛紛擾擾影響做出了不自洽的決定。#雙性戀##心理##情感#
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著有圖書作品《對于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