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因為對自己的分數不滿意,上不了理想學校,或者因為在填報志愿、選擇學校和專業上等決策上與父母意見不同意……而且,不僅是低分段的考生面臨焦慮、迷茫、煩躁等心理狀態,那些高分段的考生也可能陷入后悔、自責、抑郁等情緒當中。正如心理援助熱線接線員所總結的,來電求助的考生,共同點并不是分數,而在于個性和自我認知。他們往往更在意周圍人的看法,有的會習慣性自我否定,將考試失利歸因于“我就是不如別人”“都是我不好”“我不行”。
如何療愈考生的心理創傷,幫助考生們走出考后的陰霾,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什么一些考生會覺得高考考砸了,人生就好像徹底失敗了,就沒有繼續的必要了?這背后的本質,是對高考寄托了過高的期待。高考無疑能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命運走向。過去如此,在知識、學歷越來越受重視當下,更是如此。但是,在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階段,成長成才路徑日益多元的當下,高考的結果又沒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它固然是一場重要的考試,但不是唯一的考試,無法一錘定音,更無法決定人生。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高考也許能決定一個人進入什么樣的大學,但如何抵達終點以及抵達怎樣的終點,卻是高考所不能決定的。這些道理其實是常識。但對于考生來說,他們所面對的卻可能是“高考改變命運”的持續灌輸。一直以來,學校、社會反復強調高考的“終極意義”,讓許多考生把高考當作了終點。于是,考生面對考試結果,便可能萌生出人生的幻滅感。療愈考生的心理創傷,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引導考生理性看待高考的作用,認識到高考不是人生的“終章”,無法限縮人生的無限可能。不僅是考后,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都需要這樣積極的引導。
部分考生的失落感,還與考后的輿論生態有關。高考結束后,各類“查分名場面”不斷登上熱搜。對高分考生的炒作,也不斷變換馬甲,從炒作過去的“高考狀元”“清北率”,到當下的“屏蔽生”,輿論場充斥的是這類高分關注和高分崇拜。但實際上,清華北大每年錄取人數總共都不到1萬人,“985”高校的錄取率也僅為個位數,而當下考生總人數高達千萬。相比之下,高分考生背后,是一個龐大的沉默的群體。炒作高分,無疑會給眾多其他考生帶來心理壓力。這恐怕也是造成他們自我否定心理的來源。正因為此,從社會層面出發,營造一個良性的考后輿論生態,避免過度炒作高分考生,也是對廣大普通考生的某種保護。
從個體的成長歷程來講,高考是一個重要的節點,是一場成人禮,更是邁向成熟的關鍵一步。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人生的不如意,恐怕也是走向成年的準大學生們的一堂必修課,更是人生的持久課題。
李一陵
來源:中國教育報
]]>10月11日上午9時,北京市的市、區兩級19條“8858心理援助熱線”號碼統一為:010-88585821,該熱線自2020年開通以來,在疫情防控和災后防疫時都起到了穩定居民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等重要作用。
此外,隸屬于北京回龍觀醫院的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依舊7×24小時面向全國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請牢記
800-810-1117(座機使用)
010-82951332(手機使用)
多一條熱線,多一份關愛,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自2002年成立以來,已經為30多萬人次的來電者提供了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服務,該熱線也將一如既往,繼續面向全國提供7×24小時的不間斷的熱線服務,以專業的心理援助和指導,解決心理困擾和情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