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客戶跟我說,他覺得自己有無窮無盡的能量,但由于頸柱有問題導致這些能量沒法釋放出來幫助他人。他描述自己就像蛇被人卡住了七寸,完全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然而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希望能早日突破這個能量卡點,幫助更多人。同時他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吸金體質。開啟第三只眼,用更多的錢和更大的能力來幫助更多人,也順便讓自己過上好生活。
前世回溯的時候,他看到自己是一名和尚,穿著草鞋,拿著短棍,悠哉悠哉地走在山山水水中。他還看到有很多矮樹和不高的房子。但奇怪的是他明明感覺附近有煙火氣,但在畫面里卻一個人都沒見著。畫面一轉,又變成了皇室家族的一員。穿著金色的綢緞行走在大莊園中,他的家依山而建,通往山頂的白色階梯猶如天梯。
他居住的地方有點像白宮,但頂部卻不是白色的,而是用黃金和寶石砌成的。我問他:你覺得這里華麗嗎?他說:沒什么感覺,很平常。但奇怪的是在這個前世場景中依然是沒有人只有建筑,連接潛意識的時候。
我就問為什么在他的畫面中只有看到建筑,沒有看到人?結果潛意識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因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的,只是他太大方了,只要有人來都愿意分享,讓他人居住。這就是為什么他感覺到有煙火氣卻看不到人的原因。
我又問潛意識,他的能量為什么會卡住呢?潛意識說這是一種體驗,很快就會過去的。因為他比較貪玩,要是人生太簡單了就沒有什么意思了。他的前世過得很完美,所以今生想要體驗一些不完美,體驗由不完美變成完美的快樂。
聽到這我不禁感嘆潛意識的智慧,同時也想請他們療愈一下客戶頸椎上的能量卡點。然而潛意識卻說他有自愈的能力,不需要療愈,他需要慢慢地悟。體驗這個過程,我又試著問能不能幫他打開第三只眼,結果潛意識脫口而出:他不需要。
事后我的客戶說當時他可著急了,心里一直在說:我怎么不需要了。不過潛意識補了一句,他將獲得比第三只眼更強大的功能,能鏈接整個宇宙核心的功能。其實他本來就有很強大的能力,只要他覺得玩夠了,不想再玩了,這些能力就會慢慢地回來,他也會用這些能力幫助更多人,讓更多的人變得完美。
我又問潛意識:如何才能讓我的客戶成為吸金體質?潛意識說他其實很富有只是時間問題。放松無需緊張,所有好的、正能量的都已經在路上了,不需要擔心,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而且是他自己安排好的。就這樣潛意識告訴了我的客戶,找回自己天賦的辦法。
對于他來說,只要覺得玩夠了,不想再玩了,那些能力就會慢慢回來的。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我也不太清楚,總之時間會向我們證明一切的。敬請期待下集。我被他邀請到白云山游玩。
點贊,收藏!
]]>兩個多月沒有見到我媽媽了,解封回家后,我看到媽媽頭發又白了很多,整個人又瘦了很多,臉色顯得無比的蒼白,我看到我媽媽這個樣子心都碎了。我媽媽看到我回來了還打趣的說,兒子回來啦,你看你媽媽又瘦了很多,現在變得苗條多了。我聽了這話心疼地上前緊緊擁抱我的媽媽,強忍著眼淚不往外流……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盡我所學的一切去幫助我媽媽,渴望奇跡的出現,同時還能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所學的這些都是有用的,我覺得我所做的都是當下最正確的事情。
替代療法,這是我上篇文章所提到過的,我首先想到用這個方法去幫助我媽媽,我在我們的交流群里找到了迎風姐,她愿意幫助我,我們約了時間,她幫我做催眠,然后經由我調出我的潛意識幫我媽媽進行療愈。結果,這次的催眠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在這次催眠的整個過程我都沒能完全的放松下來,無法讓我的大腦平靜下來,小我無比的活躍,腦子里都是我媽媽的事情,擔心,害怕,恐懼,懷疑……雖然在這次催眠的整個過程我都處于很淺的催眠狀態,后來調出我的潛意識的時候也沒能替我媽媽進行療愈,但這次催眠也不是一無所獲,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潛意識的大智慧,在這次催眠的前世回溯部分,我感受到我穿著藍色連體緊身衣,有一頭金黃色的長發,還有幾個同伴或者同事也是同樣穿著,有男有女,我們好像坐著類似飛船的飛行器降落在地球某個叢林附近,在叢林某個角落看到了很多很多帶很多毛的紅色球體物,我當時完全不知道這是什么,后來我們把一些紅色球體帶進了船艙內,放在類似于玻璃器皿的容器內進行一些研究……在潛意識部分,迎風姐問我潛意識,這些紅色球體是什么?我本來不知道該怎么回答,突然內心有一個聲音,我還能感受到祂在輕輕地一笑,然后我順著這個內在的聲音說:“哼!這還不明顯嗎?這是病毒啊!”我第一反應就是新冠病毒,迎風姐也認為是指這個,于是她又問我潛意識,這次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什么時候才能結束,我潛意識的回答是:“沒有特定的時間,這取決于你們人類自己對這個病毒的認識程度,你們從中學到了什么呢?”祂的這個回答讓我們陷入了沉思……現在我想想這個病毒也許還指癌細胞病毒?我們或者他們正在研究著這些病毒?研究它的成因?研究它的來源?……(未完待續)
]]>有人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提升,眼界的開闊,人自然會變得成熟理智又溫和。
然而并非盡然。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的內心如果有創傷,只要不做療愈,無論長多大,脾氣都會一樣暴。
因為每一種負性情緒的背后都有一種期待與渴望,正是因為愿望沒被滿足,期待受阻,所以才會產生負性情緒,如:悲傷、憤怒和恐懼等。
而暴脾氣的背后是恐懼,恐懼的背后是失控,失控只因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
成年后,習慣于憤怒的人,多半是在人格形成關鍵期,父母的錯誤養育方式給其內心種下了傷害的種子。
生命的早期,嬰兒既沒有能力又沒有資源,為了獲得生存的資源,他們就會發展出特殊的防御機制,如:敏感、多疑或討好。
天性使然,孩童對父母的忠誠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所以,他們會全然接受父母的態度并將其內化。
被父母人性化對待的孩子,生命的天性就會得到釋放,內在自我便可得到順利發展。
成年后的他們,就很能聽取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需求,生命就容易綻放出活力與精彩。
反之,如若是在父母的挑剔、否定、質疑、忽視或責罵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就會留下嚴重的創傷。
此刻心中內化的聲音,多是“自己不夠好,不被人喜歡,沒有價值”之類的負性觀念。
所以,成年后的他們,會對世界充滿著敵意與懷疑。膽怯、自卑、低安全感和低自尊就會如影隨形。
從意識層面來講,我們都懂得,若想擁有高情商,一定要做好自我和他人情緒的覺察以及自我情緒的管理。
心理學上講,能意識到的部分可以改變;無法意識到的才叫命運。
然而,一直耿耿于懷念念不忘的東西,恰是心中未被療愈的創傷。
暴脾氣的人,遇事一點就著的性格,正是童年創傷留下的陰影。
一個人內心的創傷如若從來不敢碰觸,不去療愈,那將是心中的至暗之地。
一旦碰到熟悉的創傷場景,被傷的感受立馬激活,情緒便毫無預警的瞬間爆發。
而且整個憤怒的過程都是在潛意識中完成的,而且意識層面毫無察覺,所以,不被療愈的創傷,終將成為命運的主宰。
而憤怒背后的渴望與期待就是:被愛、被接納和被需要。
就是因為沒被滿足,所以才會成為心中無法言語的痛。
所以,若想療愈心中的創傷,首先是接納情緒,并識別情緒,積極共情情緒,進而找到情緒背后未被滿足的需求。
之所以成為創傷,就是因為生命早期沒被看見,同時被深深地壓抑,所以才會成為傷。
健康地”宣泄“是自我療愈最好的方式,比如,通過身體的運動,跑步、打球、游泳和拳擊等。
抑或通過和信賴之人的傾訴達到自洽的效果。
心理學上,有個叫作完形療法的流派,就是找到給你帶去心理創傷的人,做一個深度的話聊,把內心的感受、想法與渴望全部傾訴出去。
如若帶去創傷的人已不在人世,可以用一把空的椅子替代,對著椅子,把心中的痛一一表露。
內在自我表露的過程中,要做到真誠地釋放,不做任何地保留與顧忌,讓情緒得到最酣暢地宣泄。
這樣全然的自我袒露就是一個最好的自我療愈過程。
因為療愈創傷需要一個有儀式感的完結過程,這種儀式感,既意味著你對自身命運的認同,也意味著你與原生家庭及父母的和解。
從此,你就會從憤怒的痛苦中解脫出來,進而把注意力拉回到自身,通過自我關愛,重新誕生自我。
憤怒的人期待的是被愛,而愛是一個概念,所以需要我們把它轉化成具體的行為。
比如:從身體上疼惜、心理上接納、生活工作人際上包容,允許失敗、自私、懶惰甚至短時的擺爛。
進而滿足曾經缺失的愛,獲得久違的安全感,從而重新擁有強大的內在自我。
同時,定下具體可行有意義的小目標,通過小步漸進,動力定型的方式,不斷疊加成功的次數,進而遇見有力量的自信。
內在自我豐盈后,對人生充滿可控感,內心自然擁有安寧與和諧。
如若不做療愈,人生總會在一次次的機會面前莫名迷失,實則是潛意識操控的結果。
而這個潛意識就是創傷帶給你的自卑與自我否定。
父母不是原罪,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同時還在用自己認為最愛的方式養育著我們。
所以,心理創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不做覺察與自省,從而讓自己的人生一直活在原始的腳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