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姜:李松老師,前兩天人民日報發布了《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其中初高中孩子們的抑郁狀態率超過20%,重度抑郁的接近20%,太嚇人了吧
李松老師:這是個恐怖的數字,因為09年費立鵬老師做的流行病統計是2%-4%,十年變化這么大,令人難以置信。
姜姜:那孩子抑郁了家長該怎么辦呢
李松老師:積極治療,避免回退,積極治療是指早發現,早干預,不寫作業倒在其次,孩子一旦出現校園敏感,考試敏感,人際敏感這種現象,就要及時干預,自己做不到就尋求專業幫助,不能掉以輕心,拖成重度,避免回退是指在問題出現早期,孩子基于上述敏感會回避校園,頻繁請假,甚至休學,回退后癥狀雖然會得到緩解,但如果敏感不處理,后面還是無法回歸校園,而且回退后的因病獲益,會讓孩子的求助動機弱化,舒適區待久了就不想改變了,到時候更難調整。
姜姜:那干預一般是采取哪些辦法呢
李松老師:目前對抑郁的治療方案是非常成熟的,就是藥物合并心理治療,輕度的抑郁,通過心理治療即可解決,適當運動,可以用藥也可以不用藥,中重度抑郁,就要心理治療加用藥,治愈率能達到80%。
姜姜:那心理治療流派繁多,都可以么。
李松老師:不一樣,美國2002年曾經做過統計,對抑郁,認知行為療法的臨床效果是最明顯的,其余作用都有限,跟安慰劑差不多。對于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基于人性心理學的青春期機制理論,就是去成人中心化受阻的問題,和再自我中心化偏離的問題,需要對孩子的價值體系進行解構和再構,這種深層認知的干預,相較于傳統認知行為療法,人性認知療法的針對性更強,療程更短,復發率更低,讓孩子少遭罪,家長少花錢。
姜姜:李松老師,你這有廣告味道了啊
李松老師:咱們實事求是,你也上過人性認知的課,你的感覺呢
姜姜:嗯,人性心理學對青春期問題的機制解釋,確實是目前發展心理學空白的地方,也是其他心理學流派沒有的
李松老師:是的,我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問題,連機制都不明確,只針對現象的療法,那不就是刻舟求劍么,呵呵。
姜姜:呵呵,李松老師你這么說可砸同行飯碗,還得挨罵
李松老師:真是希望能幫助孩子們健康地成長。
姜姜:各位老師與家長,如果你對人性認知療法感興趣,請關注我們的視頻號。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