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面對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心理健康服務。在Lu一項針對抑郁癥調查數據顯示,在1007名抑郁癥患者中,僅有0.5%得到了充分的治療。
在此之中除了心理健康意識還需進一步普及和提升外,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大眾亟需得到專業勝任的心理健康服務從業人員提供有效的服務。
在眾多心理健康服務渠道中,心理咨詢是其中一個重要途徑。而關于心理咨詢是否有效,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艾森克曾對心理咨詢的有效性提出疑問,此舉激發了長達數十年心理學界對于心理咨詢的效果論證的熱情,并得出了共識性結論:
即心理咨詢與治療不僅有效,而且各理論流派的療效幾乎相當。因此,國際上對心理咨詢的研究主要從關注心理治療是否真的有效,漸漸轉移到關注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以及特定的治療方法對特定類型的問題或病人是否有效等方面。
反觀國內的研究,也經歷了從驗證心理咨詢是否有效到將注意力放在研究效果如何產生的過程上。在心理咨詢過程—效果研究中,重要的過程變量為來訪者行為、來訪者反應、咨詢師意圖和咨詢師反應。
當明確咨詢師變量和來訪者變量在咨詢過程中對咨詢效果的影響,我們便可以將研究結論運用于咨詢實踐,幫助咨詢師更好地理解咨詢過程和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推進咨詢。
從來訪者變量入手,大部分研究主要通過量化研究方法,揭示來訪者反應和行為對咨詢效果的影響。雖然近年來針對來訪者變量有了質性分析,但落腳點更偏向于來訪者體驗層面,而對于推動來訪者前來咨詢的主題沒有做更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
方蘇對來訪者的咨詢主題進行過探索,但由于研究對象集中于高考考生群體,該群體的咨詢主題具有其特殊性,而使得研究結果不能在其他群體得到更好的推廣。
因此,采用質性研究的方式,開展對企業職工咨詢主題的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來訪者變量的研究成果。
從咨詢師變量入手,咨詢師的咨詢技術是一個重要的變量。但研究焦點集中于國外理論的本土化、本土理論模型的建構或是集中于來訪者群體為學生的言語技術應用情況,缺乏以企業職工為來訪者對象的言語技術應用的探索。
企業職工是對在企業從事長期工作的工人、科技工作者和一切行政人員、服務人員的總稱。過往研究更傾向于探討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服務需求或心理健康服務模式的建立,而就其具體的心理咨詢主題的咨詢工作,研究并未具體展開。
咨詢主題是因心理問題產生的心理服務需求,進而促使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探討的話題類型。
分析咨詢主題的類型和內容,將有助于咨詢師掌握職工來訪者的特點。分析圍繞咨詢主題運用的咨詢言語技術,并探討主題、技術與咨詢效果之間的關系,對心理咨詢的實踐有借鑒價值。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將重點以共識性質性研究方法對成熟咨詢師的咨詢案例進行分析,以探討成熟咨詢師在對企業職工群體的心理咨詢過程中呈現出的咨詢主題及使用的咨詢技術,輔之以咨詢主題、咨詢技術與咨詢效果的相關分析。
了解咨詢主題、咨詢技術與咨詢效果之間的關系。以此充實本土心理咨詢的過程研究,填補職工心理咨詢工作研究的空白,以期為企業職工咨詢實踐工作提供借鑒。
研究總結論研究以成熟咨詢師處理的企業職工咨詢案例作為研究素材,對其心理咨詢過程和效果進行以共識性質性研究為主的探索與分析,從整體層面探討咨詢主題、咨詢技術和咨詢效果之間的關系,得到如下結論:
1.整合取向的成熟咨詢師在進行企業職工心理咨詢時,所使用的技術分為11個大類,共計31項具體咨詢技術。
2.整合取向的成熟咨詢師在進行企業職工心理咨詢時,呈現出的咨詢主題由9個大類,43個具體咨詢主題構成。9個大類的主題按性質可劃分為:
基礎性主題、發展性主題和干預性主題。通過頻次分析,在43個咨詢主題中,普遍探討的咨詢主題1個,典型使用的咨詢主題13個,部分探討咨詢主題29個。
3.不同咨詢主題,根據主題目的和需要的不同,技術上遵循不同的處理思路。對于技術的理論偏向而言,整合取向的成熟咨詢師對于不同理論取向的技術的選用有主次之分。
4.從整合取向的成熟咨詢師所采用咨詢技術角度來看,即時反饋、情感映射和挑戰技術與會談效果的積極性維度呈正相關,自我暴露與會談效果的順暢性維度呈正相關,情感映射、挑戰技術與會談效果的總評維度呈正相關。
5.從整合取向的成熟咨詢師在咨詢中呈現的咨詢主題角度來看,不合作議題類型與會談效果的深度維度呈負相關,作業及建議與會談效果的深度及順暢性維度呈正相關,其他類型的主題與會談效果無關。
關于成熟咨詢師咨詢案例對企業職工心理咨詢實踐的啟發
基于企業職工來訪者自身所具有的特點,以及成熟咨詢師在進行企業職工個案中的特點和原則,我們可以從中歸納出在進行企業職工心理咨詢實踐時,可以借鑒和參考的工作思路。
1.全面收集資料
為了對來訪者有準確全面的認識,在首次咨詢時,應盡力收集來訪者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職業、學校、人際關系、家庭疾病史、生理疾病、過往求助經歷、目前問題描述等。
在進行信息收集時,需要注意收集多角度、多層面的信息。具體來說,我們不僅要了解來訪者的問題表現,也要了解問題出現的頻率、持續時間、程度、影響范圍等和評估密切相關的信息。
我們不僅要聽來訪者本人的描述,如果有親朋好友等陪同人員在場,也可以在征得來訪者同意的前提下,向他們了解信息。
不僅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收集信息,也可以邀請來訪者填寫測評問卷,此外,咨詢師也需要關注來訪者傳遞的非語言信息:焦慮的來訪者說話語速快,可能會搶在咨詢師問話之前描述自身狀況。
抑郁的來訪者說話語速慢,或是波瀾不驚地說話,沒有情感起伏,在咨詢過程中可能會流淚;偏執的來訪者可能在咨詢過程中一直和來訪者處于辯論狀態。
完美主義的來訪者可能對自己呈現出更多的貶低和不滿等。所有這些行為表現都是有價值的,咨詢師可以將以上的信息都作為資料進行收集。
2.咨詢對象和咨詢目標的澄清
在首次咨詢中,咨詢師應幫助企業職工理解心理咨詢的工作對象是來訪者本人,而非帶著別人的問題尋求咨詢師的建議,建立起“誰痛苦,誰改變”的咨詢觀念,進而為下一步制定咨詢目標奠定基礎。
通過對比過往研究,可以發現學生來訪者群體的咨詢目標較為明確和單一,而企業職工來訪者的咨詢目標顯得模糊且復雜,需要咨詢師在收集資料階段不斷與來訪者協商與確認,按照由簡單到復雜。
由個體到關系,由近期到遠期,由行為調節到認知調整再到情緒管理的順序,分類逐層幫助來訪者建立結構化的心理咨詢目標。
3.直接指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心理咨詢主要工作是引導來訪者探索自己的思維或情感,以此觸發反思和感悟,從而促進轉變和成長。
不過,在干預的過程中,對具體行動進行直截了當地指導也是有必要的,來訪者需要在行為層面看見明顯的進步,才能促使來訪者產生進一步探索和改變的動力,進而促進心理咨詢的開展。
4.強調咨詢與醫療配合的重要性
在梳理個案時發現,當職工認為自己存在心理問題時,仍然存在諱疾忌醫的思想。這時,也是心理咨詢師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機會,雖然心理咨詢師不具備處方權。
但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藥理知識,能夠在咨詢過程中幫助來訪者降低對求醫的抗拒,以及堅持遵照醫囑服藥的自覺性。
有時,來訪者已經服用的藥物,會使其產生強烈的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這會影響咨詢進程和咨詢效果,也會使咨詢師產生勸服來訪者停藥的想法。
但更好的做法和來訪者說明這些現象和它們存在的普遍性之后,會降低來訪者對于自身癥狀的擔心,并使其更愿意配合治療康復。
有時,在面對有藥物依賴傾向的來訪者時,咨詢師有義務告知其擁有不同選擇的權利。在治療充分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心理調適的方式建立更加持久的改變。
并幫助來訪者在日常生活中遷移咨詢習得的新方式,從而幫助來訪者防范和應對復發癥狀,使其能夠識別自身癥狀表現,適時自覺就醫。同時在生活中持續改變,不單單是依靠藥物控制癥狀。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