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曾經乖巧懂事的兒子,在青春叛逆期開始沉迷游戲,甚至發展成了厭學。
身為家長,該怎么樣將孩子從游戲的泥沼中拉出來呢?
今天這位媽媽的自述,也許會給你一些啟發。
01
我的孩子原來成績還可以,數學稍弱,日常也能按部就班完成作業。
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
兒子迷上了網絡游戲,我和愛人如臨大敵,在打罵不起效的情況下,一氣之下斷了網絡,砸了電腦。這個也造成了兒子和我們的完全對立。
用兒子的原話:“我什么都不干了,你傷心去吧。”
從此以后,兒子不上網課,不做作業。
他說:“我也不是為了這個網絡,我就是要和你們杠到底。”
冷靜下來,我們彼此協商了一個如何合理使用網絡的協議,重新辦了網絡。
今年學校恢復到原來的上課節奏,但是疫情期間孩子落下了不少課程,兒子開始厭學,由每周半天一天不去,逐漸變成了每周3天不去,而且還有加重趨勢。
無論怎么苦口婆心,一點用都沒有,兒子說他一去學校就難受。
我和愛人開始慌了,焦慮了,找了親戚朋友和老師對他勸說,都沒什么效果。
全家看了家庭心理咨詢,說孩子沒什么問題,讓我們慢慢來。
但是看著兒子整天待在家,反鎖房門,我心如刀絞,整天以淚洗臉,上班也沒什么心情。
我很煩躁,我也意識到我的方法有問題,但到底該怎么調整呢?到底怎么才能讓兒子變得自覺起來,對學習更加上心呢?
再這樣下去,孩子就直接從厭學變成休學了!

02
我經常去網上看孩子厭學,不愛學習的文章,也參加了一系列的課程,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打敗厭學,幫孩子恢復學習動力”,最大的亮點就是一步步教會我,如何去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喚醒孩子自己向上、向前的動力。
學習中,我問老師,“為什么好好的孩子,頭腦也聰明,就是不愿意學習,懶得動腦呢?”
老師告訴我,其實這種現象并不少見。
“不少孩子成績不佳,加上疫情期間養成了拖延、懶散的習慣,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導致‘積懶成笨’”。
他進一步解釋說:很多成績上不去的孩子,不是因為笨,其實只是懶。
這種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行為上的懶散:作業拖拉磨蹭,上學能請假就請假;
一個是思想上的懶散:學習不是我的事,是父母的事,父母催就學,不催就不學。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孩子現在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出現的,是十幾年來我們錯誤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由于疫情的原因,問題提前呈現出來也許是件好事,讓我們家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孩子共同成長。
我通過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有困難及時在群里求助老師,有情緒就在群里發泄一下,也有很多家長一起共鳴,相互鼓勵,幫我一起度過了這段最黑暗的日子。

03
想要改變孩子,我從以下三點著手:
1.放下焦慮才能看見孩子。
單純的看到孩子不上學,不學習,玩游戲,反鎖房門,不按時吃飯等等不好的行為,就會讓自己陷入極度的焦慮狀態。
我的頭發一把把地掉,體重也在直線下降,睡不著,吃不下,焦慮到胃腸痙攣。
但焦慮一點都不解決問題,反而家庭關系更緊張,和愛人相互埋怨,爭吵不。
我的焦慮也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他變得更加沒自信。覺得是自己不好,導致了這個家變成這樣。
學習后,我知道了,我所有的焦慮、憤怒和痛苦,不是孩子造成的,希望他改變來緩解我的這些情緒,是他做不到的。
他不上學,他已經沒力量了,他在坑里,做父母的應該拉他一把,而不是再往他傷口上撒鹽。
我應該放下自己的焦慮,孩子累了,先讓他在地上趴一趴,才能積攢力量。
如果父母認為他不是太大的問題,也沒有過多的關注,當孩子慌亂焦慮的時候,回頭看見父母的坦然、胸有成竹,孩子就完全可以自我調節或者向父母求助。
但是,如果父母比孩子還要緊張焦慮,那孩子的問題對他自己就是更大的難題。
因為他除了面對自己的問題之外,還要面對父母的焦慮和期待。
所有的擔心都是詛咒,孩子的人生道路很長,他只是暫時走了一些彎路,走得慢點不怕,只要方向是對的。
放下焦慮,才能看到孩子這些行為背后的需求。

2.相信孩子、理解和接納孩子。
我們要相信孩子始終有一顆向好的心,他通過休整,能夠重新振作,往好的方向發展的。
不去關注孩子什么時候能自覺學習,什么時候能不玩游戲,而應該關注自己什么時候徹底放下焦慮,什么時候學會傾聽,什么時候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
理解了孩子,接納他的一切,給他愛。
我學著每天發現他至少三個優點,他不和我說話,我就給他寫留言,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像寫日記一樣,每天都在夸他,找孩子身上的資源,夸他的能力和品質,夸做事的過程,忽略他做得不好的地方。
剛開始,他說我虛偽,一生氣把我寫的都撕了。
我也反思了,那是我自己沒有徹底接納他,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我慢慢改變后,兒子也表示特別后悔撕了留言本,他慢慢習慣了看留言。
雖然,他從來沒給我回過留言,但是潛移默化,我看到了兒子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他開始自覺限制了自己玩游戲的時間,看了一些名著,看了很多心理情緒調節的書,再也沒有之前憤怒情緒的爆發,偶爾一下子不高興,也能很快調整。
我學會了交流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語氣和眼神,80%傾聽孩子的訴說,20%簡單回應。
我和孩子之間逐漸建立起信任,每天即使十多分鐘的交流也讓他感覺到父母的關愛。
3.放手孩子。
當孩子感覺到壓力的時候,不打擾,讓他在自己的情緒里呆一呆,告訴他:
“爸爸媽媽現在對你沒有要求,你做你自己最重要,你可以不急于做出任何改變,也不用管別人的想法和看法。爸爸媽媽一直愛你,我們這個家一直守護你。你隨時有需要,爸爸媽媽一直都在。”
和孩子劃清界限,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允許他犯錯。
我只簡單提出可能出現的后果,他不聽,犯錯后,他受到了自然而然的懲罰,我也不嘮叨他。
比如:不吃飯他就餓著。
我不停地退出,孩子就能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只有放手,孩子才能認識到那些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的事情才能有主動性,有責任心。
通過以上改變后,兒子變得開朗了,懂得合理釋放自己的情緒,對自己也有個初步的規劃。家里沒有打罵和吵架。雖然他仍玩游戲,但是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他回到了學校,學習也有了良性循環:認真復習——考出好成績——獲得成就感——更積極主動去學習。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孩子的進步讓我欣慰。看到他神采飛揚的笑臉,我高興之余,也感慨萬分。

相信不少家長都遭遇了和我一樣的問題,孩子厭學、情緒不穩、沉迷手機、不和父母交流,不良的學習習慣讓孩子積懶成笨。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現的這些情況,變得厭學、不想努力,躺平,我也強烈推薦你和我一樣,參加“打敗厭學,幫孩子恢復學習動力”。
這里已經有超過上萬家長參與學習,每天都有老師對你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幫助,和你一起梳理孩子厭學的原因,給出針對性的調整建議,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報名,千萬不要錯過!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