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藍,一個勇敢裸辭5位數收入工作,開始自由撰稿之路的93年女孩。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小紅書萬粉博主。
圖片皆原創(禁止搬運)。

原創照片/子藍
[心]
你好呀,我是子藍。
今天這篇推文,不講自媒體干貨,而是結合我的親身經歷,聊聊關于內在成長這件事。
如果你對“親密關系”、“心智成熟”、“愛情覺醒”這些關鍵詞感興趣, 建議一定要認真看到最后。因為很可能我的某個觀點,能幫助你改寫人生~
26歲那年,我暫時離開職場,去做了近視激光矯正手術。
休養一段時間以后,重新出去找工作。
陰差陽錯地,我進去了廣州一家大型情感咨詢機構,當起了一線業務員,業內稱為情感分析師。(因為是業務崗,對學歷要求不高,所以我很幸運地進去了~)
這份工作的時長雖然短暫,卻改變了我一生的愛情觀。
從嚴格意義上說,正是借由這段“冥冥中注定”的工作經歷,讓我從一個性格自卑、心智幼稚、認知低下的90后農村女孩,慢慢走上了追求心智成熟的人生旅途。

01.
當情感分析師那段時間,我每天的工作任務很簡單,卻也很有挑戰性。
我需要跟許多有情感困擾的來訪者通電話,和她們一對一深度聊天,耐心傾聽她們在感情里遇到的種種痛苦,再給她們提供適當的付費咨詢方案的建議。
每個身處感情困境的來訪者,她們都有一肚子的話等待著吐露,而我就是她們當下能抓取到的那根救命稻草。
所以很多時候,電話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
然而,讓我感到吃驚不已的是,當我與越來越多的女性來訪者聊天,我越來越總結出規律,這類在感情中不幸福的女孩子身上,幾乎有著完全相同的共性:
原生家庭不好,過分缺愛,嚴重不自信,缺乏自我認同,焦慮依戀型人格,等等。
以上這些性格特質,導致她們在感情里面特別容易走極端,在精神上對伴侶極其依賴。可她們不擅長自我表達,于是喜歡用口是心非、把對方推開的方式,來企圖證明對方對自己的愛。
這樣的相處模式很容易令雙方感到身心疲倦,短期偶爾“作”一下還好,可長期下來就是災難了。
所以她們的伴侶,也就是男生很可能無法忍受這樣的相處壓力,最后提出了分手。
而女孩無法接受這樣的情感打擊,越發使得她們懷疑自我價值,懷疑找不到一個愛自己、永遠不會離開自己的伴侶。
看到這里,如果你具備一些成熟的戀愛經驗,想必你也能看出來了,這類女孩身上存在的某些錯誤的情感認知。
可,她們本人深陷其中,毫不知情。
其實也不怪她們。因為我們這一路成長過程中,嚴重缺乏情感教育環節。學校不教、父母不教、社會也不教。

然而下面我要說的,才是重點。
那段時間,每次在電話里認真聽她們講述這些感情遭遇的時候,我全身都是顫抖的,因為我仿佛是在聽她們講我自己的經歷!
那就是說,我和這類女孩,本質上是同一種人。
我腦海里浮現出和男朋友在戀愛過程中,兩個人出現的各種情感摩擦、無端爭吵,大多數時候都是由于我心智不夠成熟引起的。
所以雖然,我與她們的人生經歷不盡相同。但人生的底色卻驚人的相似,那就是:
不愛自己,不信任自己,不具備自我負責的意識。
總是企圖通過外界抓取點什么東西,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
也許是親自聽了很多現實里慘敗的愛情故事,以及這類女孩在愛情里的坎坷經歷,讓我有了參照物,讓我開始愛情覺醒:
我不能再在愛情里做一個被動等待救贖的角色了,我需要自己拯救我自己。

02.
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說:
“只有擁有成熟心態,而不是小孩子一般耍脾氣、使性子一樣的幼稚心理,才能去談真正的愛。”
愛情覺醒,是我走向心智成熟的一個契機。而心智成熟,它是人生開始變好的一切前提。
在情感咨詢公司上班,不同于以前我工作的環境,這里的每個同事都很好學。
特別是情感咨詢師,他們的工位桌面上擺滿了心理學的書籍,我經過的時候總會偷偷瞄上幾眼,記下書的名字,然后自己上網買回家看。
也是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接觸到武志紅、阿德勒等心理學家的書籍。才知道,原來自己獨自在內心迷惑、痛苦多年的問題,都能通過許多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去獲得解答。

就這樣通過有意識地學習,慢慢地,我的內在開始有所成長:
關于原生家庭。
雖然未能完全和解,跟父母的關系也很疏離,但負面影響降低了許多。我有了力量超越父母的命運,重新養育我自己。從此往后,我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
關于親密關系。
我不再因為自己是女生的身份,就把自己放在弱勢的一方,被動等待著別人來愛。
同時我也放下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我看清了伴侶不是萬能的,他不可能滿足我所有的小心思,他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我過去的經歷。
然而,這不是他的錯,這與他無關。我不能一味索取他的愛,而是要相向看見,相互付出。
關于抑郁情緒。
少女時期的抑郁時光對我而言是一場噩夢,我曾害怕自己終其一生都擺脫不了這個噩夢的糾纏。我總是處在心理反芻的狀態,我不斷攻擊自己,厭惡自己,接受不了自己的現狀。
后來明白過來,有的經歷就是經歷,沒有好壞之分,更不能用成功或失敗來粗暴劃分。人生無法完美,甚至有的創傷是必要的,因為它的出現是為了引領你去到你原本該去的地方。
關于自我價值。
因為小時候有被扔掉過的經歷,所以我的體內似乎一直殘留著一種嚴重的“被拋棄感”,過去總在潛意識里企圖求證: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我是遲早會被人拋棄的,沒人會真心喜歡我。
如果這幾年,我沒有及時覺察到我這些錯誤的信念并將它們克服掉。那么在精神上,我肯定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命運。
足夠幸運的是,如今的我,不再把自我價值寄托在外界,寄托通過他人的愛或認可,來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
而是真的慢慢感受到,那種無條件愛自己的無比美妙的感覺。

我想反復強調,愛情是無法承載不了太多東西的,更無法救贖傷痕累累的你。
如果你的愛情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回歸到自己內心深處,看看自己是否在自我成長上,有哪些成長漏洞還沒補上。
真正讓一個人開始變好,一定是發展出了自我負責的意識。無論你過去經歷過什么精神創傷,你的人格里有哪些缺陷,你恐懼什么,你逃避什么……都需要回到問題的源頭,問到你自身來解決。
03.
心理學教授施琪嘉說:
“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都有一個孩子的狀態,這個內在的孩子不會隨著我們的年齡增長而消失。相反,她會永遠像一個孩子一樣躲藏在我們內心的角落里?!?/p>

曾經我錯誤以為,有心理困擾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因為外界每個人看起來,似乎都那么幸福成功,而自己的迷茫和掙扎顯得多么可笑。
當心智越來越成熟,才看到了更多關于這個世界的真相。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體內都住著一個沒長大的哭泣小孩。只是大多數時候她是藏起來的,她是不會輕易把自己暴露出來的。
只有在最親密的人面前,她才會試探著跑出來。當她覺得安全了,她開始胡作非為,她想要得到小時候未得到的那些東西。
她是索取的,而非奉獻的,她是攻擊的,而不是乖巧的。
然而也只有看到這個內在的小孩,感知到她的恐懼與匱乏,我們才有機會去填補內心的不足,生命才能得到二次成長。
這幾年下來,我一直在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探索,在重建內心崩塌的秩序感。
慢慢地,我開始找回了自己的本真,找到了自己的熱愛,生活在開始發生好轉,我對幸福的感知也越來越強烈。
借由愛情的覺醒,我的心智也在自我探索的路上,慢慢覺醒。
但自我探索是需要付出極其痛苦的代價的,它不是一條輕松的路,它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人生苦難重重,唯有踏上心智成熟之路,才能獲得心靈的解救。
這個過程盡管艱難,可一旦穿越自我探索的迷霧,生命的答案浮出水面,從此你會告別過去,過上一個嶄新的人生。
以上,希望對你有啟發。[心]

作者介紹:
子藍,93年出身農村底層的女孩|勇敢辭掉月薪五位數的全職工作,開啟自由撰稿之路。長期專注分享寫作運營|讀書修行|成長思考(皆是走心干貨),期待和你一起完成自我實現。
如果以上內容對你有啟發,希望您花0.01秒,動動您發財的手指給子藍點個贊,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感恩您的支持!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1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