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即網絡成癮或病理性使用互聯網。過度使用互聯網會對青少年正常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以及心理、軀體造成嚴重損害。
有研究顯示,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易導致青少年的心理產生偏差引起暴力傾向,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張昂(化名),在深陷網絡泥潭后,變得暴躁、易怒,經常和父母起爭執,還有過毆打父母行為。張昂媽媽多方求助,從未放棄,直到遇見紐扣青少年教育學校。
我家孩子放學一回家就把書包扔在書桌上,嚷嚷著開電腦玩游戲,書包里的書一動都不動,一玩就到十一二點,第二天在課上睡覺。上回家長會,老師說他的成績退步了,我們怎么說他也不聽,真是著急!怎么辦啊?
以上內容為張昂媽媽第一人稱敘述
張昂媽媽在學校里說起孩子的情況,臉上難掩焦急。
以下內容為小張媽媽第一人稱敘述,已獲本人同意
一 / 找出原因,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家孩子從小學習努力,雖然成績在中游,但是他很懂事,成績一下滑,孩子就主動補習,下次考試準有進步。
小升初的時候,為了方便他學習,家里就給他買了一臺電腦。
自從買了電腦,孩子完全變了個樣。原先一回家就寫作業,現在倒好,一回來就打開電腦玩,作業連看都不看。脾氣也不如以前溫順了,一點就著,在學校經常和同學打架。
有一次他玩著電腦,書包扔在客廳,房間游戲聲鬧哄哄的。他爸下班回來一看,一氣之下把網線給剪斷了,張昂急了,從房間里怒氣沖沖的出來,對著我們大吼大叫。他爸打了他一巴掌,他竟然還手,把他爸按在地上邊打邊罵。
從那以后,張昂就沒去上學,整天玩電腦,游戲輸了就摔東西、罵人。一天到晚黑著臉,也不跟我們說話,吃飯端著碗去自己房間吃。
我辭職在家照顧他卻看不到他的笑容,整天監督著他生怕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感覺自己活著像是在坐牢,我快瘋掉了。
學校的黃杰教授告訴我,學習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所以孩子才一味地逃離競爭環境,選擇沉迷在虛擬世界,不可自拔。
孩子在游戲中能立即獲得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而這種積極的感受在學習中是很難獲得的。
二/ 付出行動,讓孩子重回正軌
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學校每天向我匯報孩子情況。學校通過互動游戲、軍訓提高孩子的“精”和“神”,進而增加他的“氣”。
并且安排了各種各樣的戶外拓展活動和文娛活動讓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孩子變得越來越開朗。
戶外拓展活動、訓練
黃杰教授教授還經常給孩子進行團體咨詢,沉迷網絡的孩子們聚在一起探討網絡怎么合理使用以及沉迷游戲帶來的危害等。
黃杰教授給孩子做團體咨詢
我問過心理輔導老師,為什么不單獨對孩子進行咨詢呢?老師告訴我,在團體內孩子們會有一種平等感、歸屬感,不會覺得自己另類。
學校老師會對孩子進行一對一認知行為調整。學校的于老師告訴我,錯誤的認知引起不恰當行為,認知行為調整可以通過糾正孩子錯誤的認知改變孩子行為。
學校幫孩子解決認知問題和態度問題,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讓孩子更加快樂。
學校還開展了心理咨詢、軍訓、感恩教育,在孩子日常的一舉一動中都會幫助我家孩子提升自我欣賞的能力,讓孩子覺得“我也可以完成任務”,不斷提升孩子的能量場,不斷培養自信。
于超老師給孩子做個體咨詢
三 / 雙軌教育,改變家長
學校不僅對孩子進行了干預,對我們家庭也進行了調整。
黃杰教授告訴我,沒有孩子不喜歡被夸,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現在沒有拿到滿意的好成績,但孩子努力學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鼓勵和贊揚的。
父母對孩子的標準不能太高,高期待和高要求會將孩子推向游戲世界,父母的夸獎和鼓勵,能讓孩子慢慢剝離自我否定,重拾信心面對學習。
學校對我們進行了思想教育。打罵孩子是一種惡劣教育方式,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讓親子關系愈加緊張。正確的教育應該是和孩子建立起良性溝通。
孩子進入到紐扣青少年教育學校已經三個月了。看著照片上的他笑容越來越燦爛,會的東西越來越多,我覺得孩子和我能遇到紐扣真的很幸運。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