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理咨詢師明軍
自己本來沒病,卻總是懷疑自己得了病,這對于身心健康的人來說,好像是一個笑話,而對于焦慮癥或疑病癥的患者來說,這卻是一種真實而強烈的痛苦。
本文要跟你分享的是,疑病的原因是什么?疑病癥患者有怎樣的痛苦?如何理解這些癥狀并減少對疑病患者的誤解?有哪些幫助疑病癥患者的做法是錯誤的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擺脫疑病癥等等。

什么是疑病癥?
疑病癥是一種以擔心患有一種或多種疾病的持久觀念為特征的精神心理疾病。疑病癥患者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和任何輕微的變化過分關注,并做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釋。他們可能會反復就醫或要求醫學檢查,但檢查結果正?;蜥t生的解釋也不能消除他們的疑慮。
疑病癥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生理上的器質性基礎,也就是說疑病癥實際沒有生理上的病。
疑病癥會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困擾,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社交。
疑病患者有什么痛苦?
如果僅僅是懷疑的想法,怕得病,或者認為自己已經得了某種嚴重的疾病,這些可能并不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然而,疑病患者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及軀體化癥狀,這些情緒和癥狀,會帶來的內心的恐懼或預期恐懼、不確定感、失控感,由這些感受帶來的內心痛苦,比懷疑本身、比怕得病、怕死、比軀體化癥狀本身,都要痛苦和難受得多。

這些痛苦是患者主觀上非常非常真實的,有的患者因為這種痛苦而去選擇自殘或輕生;有的患者因為不想在這種恐懼和不確定中再煎熬,甚至會想立刻結束生命。
森田療法的原著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先生非常害怕得肺病而痛苦萬分,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然而后來,他真的得了肺病而住進了醫院,而這時,他卻表現如釋重負一般、非常淡定和輕松,生活態度也變得積極了,心思只用到治病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痛苦和恐懼了,很快就康復出院了。至于后來怎么樣,森田先生并沒有記錄。但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怕得病,比得病本身更痛苦!
疑病的原因是什么?
疑病素質是人人都有的一種先天素質,是心理的、也有遺傳和生理方面的因素,同時,懷疑也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情感。
一般認為,疑病癥的形成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人格特征、心理因素、事件的刺激,社會環境、軀體狀況等。
例如,有的人因為親人的意外得病和死亡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疑病的傾向;有些人可能有疑病型人格,即過分信守養生之道,對來自軀體的感覺過分敏感。有些人可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如他人的不恰當的言論,或者媒體的過度渲染,導致他們對某些疾病產生恐懼。有些人可能由于軀體因素,如青春期或更年期出現的軀體和自主神經不穩定的癥狀,而引起疑病的想法。有些人可能由于心理因素,如知覺或認知的異常,而導致疑病的信念。疑病癥患者,可能是疾病素質較強、懷疑心較重的一類人的表現。
森田療法心理學認為,疑病癥等神經癥性的心理問題患者,將本來正常的感受,誤認為不正常而非要去糾正,這樣會引起注意力的固著,注意力和感受之間相互影響和促進,在這種精神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強化了某種心理沖突,因此而形成某種軀體化的癥狀。
疑病癥患者與上述情況類似,他越是對身體過分的關注,越是感覺可能有病,而這種過程又強化了他的身體感受,使自己陷入巨大的心理沖突、預期恐怖和不確定性當中,產生了非常大的心理痛苦,并形成軀體化癥狀。

用榮格心理學中原型、自性、無意識等理論,能略微貼切的解釋疑病癥的形成原因榮格的心理分析認為,疑病癥的病因可能與個人無意識中的復合體或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有關。(此處不展開分析了)
總之,疑病癥的產生,是人的一種復雜的因緣,可能與人的成長經歷,教育背景,心理創傷經歷,也與遺傳,生理,心理,社會環境,應激事件等因素有關,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是人類各種痛苦當中,極特殊的表現形式,經常與焦慮、驚恐障礙,預期恐懼等相關,不能只當它是一個簡單問題來看待。
如何減少對疑病癥患者的誤解
患者的親友、家屬,對疑病癥至少要認識到以下幾點,才會減少對疑病者的誤解:
1、疑病癥不是患者脆弱,不是小題大做,不是偽裝的,不是患者故意的,而是患者主觀上是真實的思維或存在的;
2、疑病癥不完全是性格和人格的問題,不是意志力的問題,不是不堅強,而是,有生理上的軀體化癥狀和感受,患者自己也無法克服的;
3、除了表面看到的懷疑或者軀體癥狀以外,焦慮、恐懼、不確定感、未知感、失控感,這些痛苦會更嚴重,更可怕,更難以忍受,雖然這些是主觀的,但卻是患者自己也無法自主和控制的。
4、疑病癥可能伴有焦慮,驚恐,抑郁等其他癥狀,也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壓抑和痛苦感,用某些患者的言語表達是“生不如死”的,可能會有極個別的患者因無法忍受痛苦而選擇輕生。(非常危險?。?/p>
難道死都不怕,還怕生病嗎?可事實就是這樣,就是如此的矛盾。
5、疑病的患者,自己有時候也知道自己是健康的,知道可能沒事兒,但是主觀上的感覺自己是管不住的;任何一點身體的異樣感受都會想到病;任何關于病的外部刺激和信息,都會聯想到自己,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患者自己無法決定,無法自主,無法控制。

如何擺脫疑病癥的困擾?
典型的一個錯誤做法是,只注重解決患者的想法,只在認知上下功夫,只想改變認知、合理化的認知,只講道理,只是勸說和安慰,這些是不夠的。
對患者自己而言,另一個錯誤的方式是,用想法來遏制另一個想法,即主觀上讓自己改變懷疑的想法,讓自己不去懷疑,自己說服自己,這種方法的作用也很有限。
對于一些心理咨詢師或者其他幫助者而言,想幫助患者解決思維方式,介紹各種思維的方法和技巧,直接去干預患者的想法或者心態以及看問題的角度等等,這些做法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但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下面說一些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接納。要知道,懷疑也是人類正常的情感。接納,就是允許懷疑的存在,允許自己的懷疑,但并非一味的忍耐,或放任懷疑的想法,而是要積極的面對。
合理的面對的方式,是知道它的存在,并允許存在的基礎上,不逃避,不抵抗,不厭惡,然后,自己該做什么做什么,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這樣可以忽略它,繼續做事。
注意,接納,并不意味一味的忍受并痛苦著,也不意味著我愿意得?。?/p>
接納了,也不會是懷疑、恐懼一下子就沒有了,接納是知道這種情緒的存在,允許它存在,合理的面對它的存在。

以上這結,是下面要介紹的方法的心理基礎。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的方法。
1、藥物治療
藥物對于疑病癥是有效的,雖然疑病主要表現為一種想法,是心理活動,但同時也有身體上的痛苦和軀體化的癥狀,藥物能夠減輕痛苦,緩解癥狀,能幫助心理治療和自我轉變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2、運動鍛煉
雖然疑病主要是一種認知和想法為主的心理問題,而運動主要作用在生理和身體上,這二者有什么關系嗎?
當然有,運動可以改變體內的神經遞質的分泌水平,運動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持續的運動能提高自己對身體的主觀和直觀上的評價,提高自己的信心,這些直接能緩解疑病的各種癥狀,改善心理狀態。
3、關注點引向外部
長期焦慮或者疑病癥患者,都可能會有過度自我中心傾向,過多的自我執著,因為這些特點,才會過分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要想改變這些,就要減少自我執著,多關注外部世界。
有效的辦法,并不是從心理上或認知上著手,而是從行為上讓自己轉變,用行為轉變想法,例如,多做家務,多幫助家人,包括做利他的行為,公益行為,也可以是上面說的運動鍛煉,或者讀書、寫作、畫畫、娛樂都可以,包括正常地做工作,這些都可以成為心理學意義上的心理治療的行為,這是一種行為治療。
一定要多做行為,用行為轉變想法,將關注點引向外部。而用想法改變另外一個想法,是錯誤的。
或許有的患者有疑問,我十分焦慮,總是感覺很累,身體也很虛弱,什么都做不了,怎么辦?我有專門的文章說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歡迎您去查看。

4、學習實踐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是非常適合自學自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對于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包括疑病癥是非常合適的,自學起來并不難,只要能看懂里邊的一些案例,領會其思想,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就可以自我治愈的。
關于這一點,我也有若干文章和視頻做具體介紹,歡迎您去查看。
5、轉變這個“人”
轉變得病的這個“人”,這一點是對疑病癥患者自己而言的,因為焦慮、疑病是一個復雜的心理、生理問題,牽扯到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認知、觀念,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等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或多或少可能都與“得病”有關系,要認識到是這個“人”病了,因此要轉變自己這個“人”,而不僅僅是針對某個具體的癥狀。
轉變一個人能做到嗎?這是可能的!因為用類似的說法就知道一定可以做到了。比如,換一種活法,個人心理成長,調整生活方式,增強適應能力,轉變行為習慣,生活是一種修行,等等,實踐這些不同說法中提到的觀念和內容,對于患者個人的心理治療是有積極意義的。
實踐這些做法,能提高患者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來減輕患者的焦慮和疑病。
以修行為例,在認知方面,修行者都會知道,痛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有些痛苦、病苦是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是必須接納和面對的,這樣就更有利于面對病痛、調整心態、使心能平靜,減少懷疑;從修行的行為方面講,有祈禱、禮拜、布施、利他等等積極行為,這些非常有利于調動積極情感,擴大心量,減少自我執著,提升快樂和意義。這些,當然都是非常好的心理治療和自我心理提升。
疑病癥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真實痛苦,但并不是無法擺脫的。通過正確的認識、專業的治療和積極的態度,疑病癥患者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如果你還有任何疑惑或問題,歡迎你給我留言咨詢。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1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