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人對心理學感興趣,心理類相關書籍也受到了更多歡迎。平時我也經常遇到有朋友或來訪者讓我推薦書目,但所謂的自助式書單往往要么方法過于假大空,根本無法在實際生活中執行,要么大篇幅講述問題的分類,問題產生的原因,而不討論方法與思路,以至于看完后更郁悶,或者陷入宿命論漩渦的無助感。
適合進行自我思考的咨詢類或自主類書籍,后續我會以詳細解說的方式,分享給大家。今天想要給大家推薦的則是心理小說。
一方面因為小說通俗易懂,門檻更低,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拿來進行閱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借助小說主人公的經歷,我們往往可以對于心理咨詢這個“神秘”行業有最近距離,最直接形象的接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小說以故事為主,故事主人公與讀者有著一定的距離,這樣我們在閱讀時不太容易出現“貼標簽”“對號入座”等問題,在思考問題和探索解決途徑時,也會因此更加理智和清醒。
我會按照專業類小說、懸疑類小說、暢銷小說和教育類小說的分類給大家逐一分享,今天先推薦三本專業類小說。
之所以稱之為專業類小說,一是因為作者本身就是有名的心理學大家,二自然是因為書中的內容足夠專業。借助小說或故事的形式,加入了專業的心理學理論或知識,或者呈現了相對專業和完整的咨詢對話與周期咨詢過程。一本小說讀下來,對于心理咨詢是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認知的。
一、《當尼采哭泣》
心理學愛好者們,答應我一定不要錯過歐文·亞隆的書!!一個能把艱難晦澀的咨詢理論寫成通俗易懂小說的心理學大師,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心理學大師!
這本書融合了歷史、哲學、心理學多種元素,所以無論你的興趣點在哪個領域,這本書對你來說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愛講故事又想要寫小說的歐文亞隆在撰寫這本書時的最初目的,是想要寫個教學小說,讓學生們能從中觀察到心理治療的誕生,流派的不同,以及咨詢中會存在的阻抗與“博弈”。
信奉“歷史是已經發生的小說,小說是可能發生的歷史”為創作原則,選擇19世紀晚期的維也納,是因為這里是心理治療的誕生,選擇尼采作為主人公,是因為尼采的傳記,作品有著治療師的思維,并且作者本人屬于存在主義學派,與尼采的哲學有相似性。
因此整本小說的出場主人公,均選取與心理治療誕生密切相關的人物:弗洛伊德,布洛伊爾,安娜歐,讓他們與尼采發生碰撞,從而講述一個奇妙的心理咨詢故事。
你會看到弗洛伊德是如何走向心理咨詢的,也會了解到著名的安娜歐事件是怎樣的。同樣里面的治療過程也能清楚展現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存在主義、精神分析等不同流派的特點。實屬心理咨詢科普的第一選擇。

書籍摘抄:
“盡管未來的“絕望醫生”可能會拋開傳統的醫療器械——聽診器、檢耳鏡、眼底鏡,他們假以時日會發展他們本身的裝備,作為起點的,是爐火旁的兩張舒適座椅。”
“巔峰的問題就在于,它們代表每況愈下。從峰頂,我可以一眼看遍我的余生匍匐腳下,而且,這個景色并不讓我感到愉快。我所看到的只有衰老、名聲不再。”
“卸除他自己的負擔真是快活,去分享一切他最糟糕的秘密,去擁有某人全副的注意力,最棒的部分是,這個人了解、接受甚至原諒他。即便有些會而讓他感受更糟,無法解釋的是,他又滿心期盼地期待著下一次約會。”
“我突然老了,我發現自己是一個老人,被埋葬在一種生活里頭,一種職業,一種事業,一個家庭,一種文化,一切事情都是指定給我的,我自己沒有選擇任何事情!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機會,我必須有機會去找到我自己,我必須改變我的生活,否則,當我面對我的死亡時,會不曾感到我曾經活過。”
“生活愉快的關鍵,在于先去選擇必要的東西,然后去熱愛所選擇的東西。”
二、《診療椅上的謊言》
同樣是歐文·亞隆的作品。本書探討了咨詢中倫理與咨詢設置的問題。移情和反移情是怎么回事?心理咨詢中咨詢師到底要扮演怎樣的角色?診斷的意義有多大?在面對來訪者生命中的至暗時刻時,咨詢師要如何自處?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詢師,這本書會讓你對自己的工作有新的思考,如果你是一個來訪者,你會更清楚,維護咨詢設置不只是對咨詢師的保護,同樣也是對你的保護。當然對于想要成為咨詢師,或者已經成為咨詢師的人來說,細品其中的內容,可以讓我們在進行咨詢的時候有更多的“人性化”。

書籍摘抄:
“不要奪走其他人的個人責任,不要想成為所有人的依靠,如果你要幫助病人成長,就要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父母。”
“別花時間訓練心理醫生,而應該花時間挑選合適的人。”
“第一原則:只有當內容對病人有幫助時,才能揭露自己的內心。”
“心理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常常不是那些精心設計的治療技巧或讓人覺得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極可能是那有意無意撒下的一把香料,而坦誠就是最重要的香料中的一種。”
“個案的內心世界存在的混亂,其實是一種恐怖的平衡狀態。在治療中如何促成揭露而不失衡,就需要嚴肅地注意他所說的、如何說、在何處說、何時說、不能說的,還有他將說的。”
“治療師甚至有時候面臨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致命誘惑,仿佛只有跳下懸崖,才能救出患者,這是對心理治療倫理的極大沖擊與挑戰。患者極強烈的求助需求,會是治療師的致命誘惑,如何守住自己的專業倫理底線,而不陷入患者的投射性認同中,是所有治療師都要面對的現實難題和倫理議題。只有越過這道坎,才能成為真正優秀、稱職的咨詢師或治療師。”
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被稱為英國國民級心理咨詢入門書。以原本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如今卻變得郁郁寡歡的蛤蟆先生為主人公,借助他的視角形象展現了“抑郁”者的內心世界與情緒狀態。
故事從描述蛤蟆先生的外在形象、周圍朋友對他變化的反應、成長經歷的影響入手,呈現了完整十次的心理咨詢過程。雖然不能說是非常詳細和嚴謹的咨詢教學案例,卻也能初窺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詢過程。
對于有咨詢需求卻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病恥感的來訪者,對身邊有家人深受抑郁折磨的朋友們來說,這是一本極好的科普書。對于有一定受到原生家庭影響,從而不自信或郁郁寡歡的來訪者來說,也是一本可以參考的自助書籍。

書籍摘抄:
“聽著,蛤蟆,這一切必須到此為止。我們都在努力幫你,可你似乎并不想幫自己”。
“說起來讓人吃驚,這種幫助是朋友們都沒法給你的。”
“心理咨詢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只有當你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取悅朋友們才想咨詢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合作。為咨詢的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將自己的經歷告訴別人,而不會因此被嘲笑或排斥,是多么大的慰藉,最讓蛤蟆高興的是,蒼鷺傾聽的樣子看起來是真的感興趣”。
“他漸漸獲得一種能力,能找到事件之間的聯系,能客觀地去看,而不再感到內疚。慢慢地,他開始理解為什么有些事情會以那樣的方式發生,以及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換句話說,蛤蟆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并從中學習領悟”。
“我明顯感到更有力量了,有時那種熟悉的情緒還是會來,我會悲傷,會覺得自己沒價值,那種情緒還藏在我心里的某個角落,可再也不會占據整個心房。我似乎能把它趕到角落里,不再被它牽著鼻子走”。
下期繼續~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