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和焦慮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在莊子《天下》篇有這樣一個人,他叫子洲之父,堯讓天下于子州之父。
堯想把天下讓給子州之父,子州之父說,我有幽憂之病,未暇治天下。
我現在還有這種幽憂之病,沒有時間去治理天下。這個幽憂之病就是今天說的抑郁狀態。在莊子《庚桑楚》篇那個叫南榮趎的人,他是更加典型的代表,我們從子州之父和南榮趎的身上可以看出。抑郁和焦慮有很大的區別。抑郁狀態下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哪怕把天下都讓給他們,他們也沒有絲毫的興趣,他們對什么事都提不起那種興趣來。
第二個特點,身處抑郁狀態的人。往往不相信自己是抑郁的,也意識不到自己是抑郁的。
比如南榮楚和老子見面以后,他說里人有病,里人問之。家鄉的人有人生病了,別人去看望他。他也能說出來自己是哪里不舒服,可是南榮趎也說不出來哪地方不舒服,反而認為自己頭腦很清醒,把世界看得很通透,所以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
這是抑郁狀態下比較典型的特征。它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一個人,他自己口口聲聲說自己抑郁了,處于抑郁的狀態。那指定不是真正的抑郁,他是一種焦慮或者不開心而已。
第三點,抑郁狀態的人,他會產生傷害自己的這種心理或者行為。而焦慮狀態下的人,他也有那種戾氣,但是這種戾氣只是針對別人的,絕不會針對自己的。這是他們之間的差別。
當然,也不可以否認,抑郁狀態的人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會產生那種共同毀滅的,萬念俱灰的感覺。這也是比較可怕的。
第四點,抑郁狀態的人如果能夠走出來,他就是涅磐重生,是脫胎換骨,一定是非同凡響的。從焦慮狀態下走出來的人,不久以后他又會陷入更大的焦慮中。因為焦慮和抑郁,它導致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抑郁的人他是因為心結打不開。一旦打開這個心結,他會豁然開朗,如大夢一場。
而焦慮的人都是因為貪婪和虛榮導致的。當他達到目的以后,他會獲得短暫的那種滿足感,接著他一定會陷入更大的焦慮之中。
對待這兩種狀態的人,解決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老子對南榮趎。這種點化是逐步打開了他的心結。用一種春風化雨而又不乏雷霆之勢,一點一點地冰釋解凍。老子見南榮趎的第一面就說,你背后為什么站著那么多人?你為什么帶來了那么多人?南榮趎也是嚇了一跳,不由自主的往后看,明明是一個人,為什么說帶了很多人?這是老子直指一個抑郁者的內心狀態,直擊他內心的心結之處。
因為一個抑郁的人都是疑神疑鬼的。老子用這種震驚。他的語言用這種雷霆之勢,收集他的注意力。只有收集他的注意力,才能走進他的內心,打開他的心扉。
第二點,老子通過語言的教化,剔除了他內心的那些塵垢。老子說你看你那六神無主,心不在焉,生無可戀的樣子,就像父母親掉進了大海,你哭天天不應,叫地地不理,茫然無助,自己拿著一個小竹竿,試圖想把你的父母救上來,你是多么的無助,多么的可憐啊。你想回到正常人的狀態,可是你并不知道怎么回去。
南榮趎聽罷此言,覺得老子的每一句話都擊中了心坎,也是哭得不行,自己請求到老子的弟子的宿舍中,去休息十天。
第三點,老子給他提供了一個方便之門,告訴他大道至簡,只要回歸于嬰兒的狀態,嬰兒是什么樣子的呢?嬰兒不會去考慮所謂的生死問題。更不會去考慮人間的是非恩怨。他該吃吃,該睡睡。
并且老子舉個例子說明,小孩子一天到晚握住自己的大拇指,他不會感覺到累。他一天到晚也好奇地盯著外部的世界,盯著外物去看,但是他的眼睛不會疲憊。
這是因為他所有的力量都來自于內心,內心是他一切力量的源泉。
南榮趎聽到這里的時候,已經點燃了對生命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就問老子,如果我能夠做到這樣,那是不是我就可以完全走出這生不如死的狀態呢?
老子接下來告訴他,還是要逐步提高你的心性,才不會反復。如何提高你的心性呢?就是不為外在的利益所動。不和任何人產生利益的糾葛,當你感覺到內心里的確不缺少什么的時候,一切都會向你而來。
南榮趎此時也是為之一振。感覺到豁然開朗,仿佛是大夢一場。內心充滿了那種無比的喜悅。這是一種久違的感覺。
他非常釋然地問老子,這應該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了吧?老子最后告訴他,這還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
他的覺醒是一種全面的覺醒,他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會生機盎然,這是生命的永恒意義。
老子是幫南榮趎打開了內心的慈悲,剔除了內心的塵垢,更多的是一種春風化雨夾帶了雷霆之勢的。這樣一個冰濕解凍的教化行為。
而對于焦慮的人。《達成》篇的孫休是較為典型的代表,孫休的老師扁慶子對孫修的這種焦慮的行為。 一個勁的發表牢騷和抱怨的,這種行為是當頭棒喝的。
兩種狀態下,兩種叫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我們也要認清楚抑郁和焦慮的本質,我們才能夠正視自己,才能夠跳出來看清自己。
只要能從這個抑郁的狀態中走出來,一定是不同凡響的。
好,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里。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