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Beck認知治療(父女):抑郁癥患者,針對現在的,癥狀的,針對當事人認知思考內容的,短期的,而不是對過去的,潛意識的,長程的療法。系統的心理治療由父女兩位共同建立。抑郁、自殺、廣泛性焦慮、驚恐發作和飲食障礙等等。
核心信念,中間信念,自動思維。《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認知療法·進階與挑戰》《思維改變生活-積極而實用的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療法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2次)初診評估;第二階段具體咨詢;第三階段(1-2次)結束咨詢。
初診評估的步驟:建立關系,誘發希望,所有的心理咨詢與治療都要進行;收集資料,羅列問題清單,簡化問題清單;評估診斷,對個案進行概念化,重點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心理教育:了解自身問題,了解自身認知模式;評估自身能力,設置日程安排;布置家庭作業
。不能過分相信在系統上填寫的內容,因為可能本身也不清楚。這個清單這么詳細的嘛,不過已經說了部分不需要去詢問。
具體咨詢:三個重要概念自動思維-中間信念-核心信念;有針對性的家庭作業。
核心信念:相信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僅有幾個,無能類和不可愛類。我不行,我不可愛。中間信念:假設、規則和態度(有限的幾種),如果我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說明沒有人喜歡我;如果沒有人喜歡我,說明我是沒有價值的。自動思維(大量的)老板剛才看見我沒打招呼,他一定是對我有意見;我和老師交流很少,老師不知道我的名字。
(1)識別和評價自動思維。壓力情境下,自動產生,自己不能控制的,數量上是大量存在的。
(2)識別并矯正中間信念。假設、規則、態度
。中間信念很多時候是社會宣揚的正能量的東西,只是我們把它過度內化,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3)識別并矯正核心信念。兩大類,個人無能,成就不合格
。矯正核心信念的時候,有可能反復,因為可能本身就是自動化思維。
。讓來訪者認識到主觀上的認知與客觀上的對應一下,匹配。有可能確實覺得她不可愛,但是她擴大化,認為所有人都認為她不可愛,要讓來訪者客觀認識這個事實。整體上很容易會有點像是雞湯文?!我們要做的是從一個極端的,變成一個相對能夠客觀看待自己的程度。這樣能更好的接納自己。
如何布置家庭作業,每一次咨詢之后:類型:行為活動—缺乏活力的患者;監測自動思維—第一次會談后就要開始做;閱讀治療;復習以前的治療過程:治療期間的筆記或錄音帶;準備下一次心理咨詢的內容
;布置家庭作業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監測自動思維,每天早中晚,第二次會談來看看有哪些自動思維。5-10分鐘布置家庭作業。形成都能接受的。比如三欄筆記。
自動思維-分析(認識歪曲)-理性思維。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如果沒完成,怎么辦?——重點討論沒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按照規定時間來,遲到甚至缺席,怎么辦?——下一次重點討論為啥。
第三階段咨詢:結束咨詢。8-12次,有些是16次,20次。CBT有一定時間限制的。讓我們的來訪者成為自己的治療師,需要來訪者有較好的學習能力,通過咨詢、書、資料,能在整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點。
執行效果穩定下來。
]]>一件事情念念不忘,耿耿于懷,這個就是心理創傷。
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聲調或一個行為,立刻讓你爆炸。
這也是創傷被激活的表現。
因為這件事或這些舉動,把你壓抑潛意識的信念給激活了,瞬間激發了你內在的創傷性體驗。
即不舒服的感受和植根心底的自我否定與自我攻擊的信念。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從小到大會經歷很多種創傷,你的能力越弱,資源越少,內心就更容易受挫。
然而,創傷的呈現具有滯后性,所以,多半孩童期容易受到傷害,成年后才會覺察到創傷。
創傷并不可怕,沒人能夠避免,只要能夠信任自我,遇到一個療愈一個,自己就會慢慢變得強大。
如果一個人的內在不強大,創傷也會容易不停,因此,會呈現惡性循環。
所以,你無法在一個時間節點發現自己全部的創傷。
人在應激狀態下,更容易激活內在的創傷。
因此,在產前產后,更年期,夫妻關系不和諧,投資失敗,工作無著落,職場人際差的狀況下,人就更容易抑郁。
既有生理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這時,早年的創傷就會被暴露一部分。
然而,這只是一個外部的催化劑,根源還在內部;
如若心理沒有創傷,人格健全,再惡劣的外部環境,造成身心崩塌的幾率都會很小。
所以,心理學家會說,人唯有在撫平內心創傷的前提下,才能再次變得強大。
有了心理創傷,只要不做療愈,就會成為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因為被壓抑進潛意識的創傷性體驗,并不會消失,它會在相似的場景下被重新激活。
讓你在毫無覺察的情況下,不受掌控的呈現出莫名其妙的行為。
這時你的人生就會變得不受控制,焦慮、抑郁、恐懼、強迫、心情不好、亂發脾氣等就會成為你的日常密友。
當然,人格是由先天的氣質、后天的性格與能力組成的。
所以,同樣的生活環境與教養模式,若心理強度與耐受性,先天就比較強大,那么人就會更加抗挫,不容易受傷。
人生就是一條河流,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流而下,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讓強大自我成為一生的課題。
因為內在自我強大后,就會愈發的信任自己,面對生命中的任何變數,都能給出積極的解讀。
既能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養;又能獲得適時拒絕,把控邊界的氣場;
還能習得不傷他人的教化與不被人傷的底氣。
內心強大的人多會用悅納的心態,面對人生中的迎來送往,不會秉持執念,習慣活在當下,順其自然。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一生有兩次誕生的機會,第一次就是出生時,0到18歲就是我們生命的第一階段。
18歲之后,離開了原生家庭,就是第二次自我誕生的時機。
人大概需要8到10年的時間完成第二次的自我誕生。
這個誕生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過程,并非人呆在原地,8到10年后立刻就會變好。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去做覺察探索與領悟,找到負性感受下植根內心深處的底層信念。
為什么要挖掘、塑造和改變底層的不合理信念?
因為不合理信念多有: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與糟糕至極的特點。
對人的解讀系統起到極其消極悲觀的干擾作用。
當我們用心理學的工具找到后根源后,就可以通過每天堅持刻意訓練、學習、運動與社交,強化自我正向的思維模式。
如:剛要攻擊自己,就默念自己是個好人;剛要羞愧內疚自責,就告訴自己,人都會犯錯,這次錯了,改掉,下次不再這樣做了就好。
尋找自己的興趣點,設立小目標,小步漸進、動力定型的方式,提升能力,堆砌自信。
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思維模式就會得到重新構建。
此刻,眼界會開闊,格局被壯大,能力被提升,人也更加自信,內在就會變得愈加豐盈。
當你回頭與之前的自己比時,你會驚喜地發現,內心愈發平和,關系中沒了驚慌,自我呈現也多是從容與豁達。
更不會出現看誰都不順眼的情況,注意力也很容易放到自己身上,而且能夠心無旁騖的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是很難聽到外界的任何雜音的,能聽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聲。
所以,做一個內在強大的人,從聽從內心,療愈自我開始。
娟心理:大家好,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如有心理上或關系上的困擾,歡迎點擊頭像私信,留下聯系方式,我會主動聯系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