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家長的角度而言,孩子不聽話,似乎就有一種教育的挫敗感,似乎孩子就學壞了,不成器了。由于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我覺得有必要聊聊這個問題。
家長為什么希望孩子聽話?
家長希望孩子聽話,出發點絕對是好的。在家長心中,孩子還不夠懂事,還不能正確判斷是非,還不能正確決斷問題,所以,他需要聽話,需要按照成年人的要求去做,只有這樣,他才做正確的事,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成長。抱持這個想法,恰恰是家長責任心的體現。
所以,從家長的角度看,這似乎沒有什么不妥!
孩子何時開始不聽話?
“不聽話”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你看,當他還在母親腹中的時候,媽媽想安靜的睡會覺,他偏偏要踢蹬幾下;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媽媽希望他安靜的時候,他偏偏要哭鬧;一二歲的孩子,媽媽多希望他講衛生啊,可是他偏偏要耍泥巴,你說那個東西動不得,他偏偏要去摸去動;孩子讀小學了,你說少看電視用手機哦,他偏偏要偷偷地看電視耍手機;孩子讀初中了,常常出現你要東他向西的表現;孩子再大一些了,你說不能早戀哦,他卻要對同桌的異性產生好感;孩子工作了,你說早點成家啊,他卻說不急不急……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孩子從懵懂到成人,正是依靠父母老師還有其他人的扶助。按理,他應該聽話呀!可事實是,完全聽話的孩子少,不聽話的孩子才是主流。可見“不聽話”也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從胚胎到成型,再呱呱墜地,再到一步步長大成人,其實,就是一個個體逐漸確立的過程。怎樣才叫“成人”?那就是身體成人、心理成人、技能成人!既成人,那就具有絕對的獨立性、獨特性。——孩子成人,除了知識技能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有絕對的自我主張,否則,就不叫成人!
孩子從開始有意識起,就在一直在為成人進行準備、進行奮斗、進行爭取!而“不聽話”正是這個意識和行為的最突出的表現。換言之,他的“不聽話”,其實是因為他想有自己的主張,并按照自己主張的方式去生存、生活。襁褓中,他的哭鬧是因為他想吃,他想改變當前的不舒服,他想實現他的一種其他要求;嬰幼兒時,他什么都往嘴里送,什么都要去摸摸,那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學習、在感知這個世界;他哭鬧著也要看動畫,那是他喜歡的生活;他偷偷地愛戀,那是他青春萌動的宣言;他與父母爭辯、叛逆,那是他要用他的思考和行為去開啟他自己的生活……
所以,孩子的“不聽話”,其實,正是他在努力地成長著。
孩子不聽話,對不對?
綜上所言,孩子的“不聽話”正是他在努力地成長著,這就是不能簡單地判以對錯。
孩子的“不聽話”是值得鼓勵的,因為他借此成長。從生活中的實例看,往往一些頑皮的孩子往往成就大事業,而一些一向乖巧順從的孩子無所成就。
孩子的“不聽話”又是不對的,因為他可能不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做,甚至不求上進、不遵紀守法。生活的實例也是:一些熊孩子最終走向深淵,一些善于聽話的孩子一生順利,事業有成。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我們怎么辦?
當孩子“不聽話”了,家長要結合具體的行為進行思考和甄別,不要輕易判定對錯,不要不加思考地煩惱或者生氣。
(一)學會觀察判斷,先弄清楚其“不聽話”的原因,再分類施策
如果孩子“不聽話”,是因為正當的理由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嬰兒獨子餓了、生病了,幼兒希望探索這個世界,小學生希望參加某個活動,較大的孩子希望學習某個特長;這個時候就應該去滿足。
如果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對事情的認識不正確而謀求不當的事情,比如,自己的孩子看到別家的孩子抽煙,自己也想學著抽;看到別家的孩子迷戀網游,自己也想跟著玩……這個時候,就應該耐心的講究方法地進行溝通,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然后就自然“聽話”了。
如果孩子“不聽話”是因為青春期叛逆,那就更不能簡單地否定,而應該順勢而為,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自己判斷、自主決策。
(二)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1.“事后”溝通。當孩子“不聽話”變現得比較強烈,若非必要,最好不要立即與之“理論”,處在情緒激烈時刻的孩子一般不容易溝通,而且不當的溝通反而易助長其不良的情緒升級,或者就是暫時屈服于家長的“威嚴”,最后卻是“破罐子破摔”。“事后”溝通,即在于先緩和沖突,待情緒相對平靜的時候,再進行溝通,往往會有效果。一些急躁的家長恰恰是反其道而行,先用激烈的方式壓制事態,“事后”并不溝通,所以,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更多的問題便不斷涌現而束手無策。
2.“真誠”溝通。既然是溝通,雙方就是平等的,孩子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家長也不居高臨下,而是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彼此遇到觀點不合,也不要武斷地以我為尊,而是像平等談判那樣尋求矛盾的解決之道。經常這樣溝通的家庭,孩子很少有“不聽話”的表現。
3.“換位”溝通。家長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像孩子那樣去思考問題,同時也嘗試著引導孩子站在家長的立場、用家長的視角去看問題、分析問題,然后聚焦孩子的成長
瀏覽官網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ww.xlzxkf.com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