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由江蘇省婦女兒童基金會主辦的“我助婦兒康 莫愁心理關(guān)愛項目”,為廣大家長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家庭動力視角下如何干預孩子的考試焦慮》的講座,該講座由蘇州高新區(qū)(虎丘區(qū))心得樂婦兒關(guān)愛中心承辦,并邀請沈家宏老師作為講師。
在講座過程中,沈老師用問題引入,隨后開始從考試的來源、中國文化下對待考試的態(tài)度、考試的分類、考試的目的、考試涉及的對象、考好與考差的結(jié)果等方面,將考試以及孩子對考試的焦慮來源講解得極其透徹。
接著,沈老師給大家分享考試焦慮在孩子身上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讓家長得以更好地識別出孩子的考試焦慮情況,及時幫助孩子調(diào)整考試狀態(tài)。
▼

以下分享本次講座中的部分內(nèi)容摘選:
1
考試僅僅考的是學生嗎?
其實考試不僅僅會涉及到考生本人,還會涉及到考生的親人以及其他關(guān)注考生的人。
比如,如果孩子考好了,父母常常會覺得臉上有光,甚至感覺自己很成功;
如果孩子考差了,父母常常會覺得臉上無光,甚至感覺他們?nèi)松苁 ?/span>
比如,關(guān)注考試的還有老師,如果老師自己班里的學生考試都考好了,老師臉上也有光,也意味著自己這個老師角色做得很成功。
……
所以,考試會成為一個衡量眾多人群的價值指標。
2
我們越想要贏,越不容易贏。
最近足球世界杯在卡塔爾舉行,任何一個球隊在比賽的過程當中,都想考好,都想要比賽有一個好成績,我們都不想失敗,我們都想出線,我們都想成功。
但是,什么樣的球隊更可能贏呢?
如果球隊認為:“我一定要贏對方,我堅決不能輸!”
他們帶著這樣一個重大的負擔,背負沉重的壓力,結(jié)果往往是贏的可能性會減少,輸?shù)目赡苄詴黾印?/span>
如果我們換一種心態(tài),比如:“我想贏,但是贏不了也沒關(guān)系;我不想輸,如果輸了也沒關(guān)系。”
那么,結(jié)果往往是贏的可能性會增加,輸?shù)目赡苄詴p少。
3
孩子焦慮本身不是問題。
如果我們作為父母親,對“孩子有考試焦慮”這件事并不會感到焦慮,孩子的焦慮更可能會減輕。
如果我們對“孩子有考試焦慮”這件事同樣也覺得很焦慮,那么孩子的焦慮更可能會加深。
4
當我們對考試焦慮的時候,容易表現(xiàn)出一些負面情緒。
比如,我們有時候會覺得“這次考試我不一定能考好”,因此而沮喪、自卑;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怎么老是不爭氣,老是這么擔心呢?我沒必要去擔心的呀”,因此而自責;
我們可能總是睡不著覺,學習時記憶力也變得很差,因此而絕望、痛苦;
我們想要不再對考試感到焦慮,但是真的做不到;想控制焦慮,但是實在控制不了,因此感到無助、自我懷疑;
……
以上這些都是考試焦慮的表現(xiàn)。
5
如果我們經(jīng)常產(chǎn)生考試焦慮,那么可能會帶來什么呢?
慢慢的,我們的考試成績可能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慢慢的,我們可能不敢去考試、厭惡考試、拒絕考試,一遇到大考就選擇回避,甚至到后面可能會過渡到連小測驗都不敢考;
慢慢的,我們對考試的厭惡和拒絕可能會發(fā)展到對學習的厭惡和拒絕;
慢慢的,我們可能從拒絕學習演變成拒絕上學,最后不去上學了。
所以,我們會看到考試焦慮帶來的這些行為上的后果有可能是比較嚴重的。
6
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他們輸不起,所以他們的考試壓力就會很高,這可能會演變成孩子的考試焦慮。
然而,孩子考試越焦慮,考試結(jié)果往往會越差。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孩子輸不起是因為我們的父母輸不起。
7
不論一個學生的成績是好還是不好,只要他想考得更好,他都容易感到焦慮。
8
焦慮是可以選擇的,考試焦慮是我們潛意識選擇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考試焦慮是一個人意識里想考好,而潛意識里想要考不好。
9
對于考試焦慮的孩子來說,考好對他們自己是不利的,考不好對他們來說是個保護。
比如,如果他們考不好父母就懲罰他們,經(jīng)過懲罰之后假設(shè)他們考好了,那么,這樣的結(jié)果不正是在鼓勵父母多多懲罰嗎?不正是在向父母證明他們的懲罰是對的嗎?
相反,如果我們因為考試焦慮而考不好,父母看到我們的成績差是由考試焦慮引起的,父母往往就不敢再要求我們,不敢再不斷地給我們更高的目標和壓力了。
10
接納孩子,尤其是接納孩子不好的部分!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過錯、失敗、成績差等不好的部分接納得越多,那么,我們孩子考好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end
整理:吳嘉儀
編輯:素簡
沈家宏老師系統(tǒng)動力式家庭治療
8大培訓模式
264學時地面系統(tǒng)培訓
早鳥價優(yōu)惠中~
瀏覽官網(wǎng)肯定贈送七大超級贈品和贈送價值¥2萬元的珍貴課程98套。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網(wǎng):www.xlzxkf.com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firstmedicalworld.com/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