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師慧茹
師慧鑒同學是2014年5月24日首次來dao場,最記得那天是周六,下午我們這里大搞衛生,她一直在3樓幫忙掃地和拖地,但也一直不停地跟我說她很害怕,一直就是很怕的感覺,問我之前有沒有這種感覺,問我怎么挺過來的,我說找到了凡本了老師,你真的不要有任何擔憂和害怕,只要你相信,你一定能夠好起來。當天晚上她睡得不好,第二天老師一大早起來看她,一直在房間里陪她聊天,貫穿心靈,為她打開心結,同時用秘法鏈接,我們也為她準備了早餐。她也很聽話很配合,很快的她說她要睡了,閉上眼睛的時候,我們看到從她眼睛里爬出來一只蟲子,她就睡著了。一直睡到晚飯前,狀態好了很多,在老師dao場住了3天,人變化很大,臉色沒那么灰,也不再像剛來時候的懵懵懂懂,老師幫她灌頂,指導她怎么修行,為她做了場祛病f事,因為家里有事,所以慧鑒匆匆告別,但是她說她一定要再來,并且再三感恩老師。
2014年8月7日,再見慧鑒時還是讓我內心有所觸動,因為第一次見她時真的讓我感覺不對勁,畢竟我是自己親歷過也接觸過很多類同的患者,但如今的她很健康很有工作能力很穩重,于是很自然的我們就交談起來。原來未信f前,慧鑒無論身體、工作或家庭方面一直都還可以的,緣起于孩子老感冒,去年她突然生起一個念頭要放生,也是之前聽人家提及的,覺得這個做法對自己有利。參加放生后也就幾個月,她突然得了一場感冒,晚上便很難入眠,離心感特別強,開始的時候她并不在意,覺得睡不著就睡不著,也沒什么,長此以往只是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后來聽有同修跟她說身上有fu體,她就開始懼怕了。
從此她生活在恐懼與盲目之中,她的心就這樣被緊緊地掌控著,她不明白為什么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中醫說她是“心臟神經功能癥”,康定醫院說她是“焦慮抑郁癥”,跟所有的類似經歷的人一樣,她覺得天塌下來了,她的世界里只剩下無助與害怕。最嚴重的時候完全否認自己,覺得自己一定是全世界最壞的人,對不起所有人,肯定是前世及現世做了很多罪大惡極的事情,修得不好,所以得此報應,甚至都想用命去還債。但讀《地藏jing》又讓她明白了不能自殺,否則會下地獄,所以她拼命地念jing持zhou,不管什么經zhou都照單全收,法會也做過好幾次,總之聽人家說什么好就做什么,完全不加分辨,家庭和工作都不上心了,甚至還想為此賣房去供養師父,回顧過去,她覺得自己其實已活在地獄中。
但她的身體也并沒有因此而好轉起來,年前有一天她在百度為自己的事情查找,有師兄留言他本人是在老師這兒把病祛除了,并且留了我們的Q群號,也就這樣她加群了,但一直都在潛水都在觀望中。期間也參加我們早晚課的網絡共修,聽老師的語音開示,看老師博客的案例、文章和群里的法布施,感覺老師很正氣和正知正覺,心里明白這里是正法。為此她一直想來,無數次想回dao場來,但因為對自己已經絕望了,認為自己已經無救,所以拖延著,一再的拖延著。但她還是有一念,就是死也要盡最后一次努力,思想就這么一直地在斗爭著,直到今年5月緣分到了,終于成行,回dao場來見老師。回想起第一次見老師的感覺,她說:“特別親切,特別感動,他像一位慈父,她打心里覺得老師都這么好,那fopusa真的很慈悲。”第二天晚上,晚課后老師幫她灌頂,我看到照片里的她哭了,我問她為什么哭?當時的感覺是怎樣?她說:“想流淚,沒什么想法,就想流淚。”
她說從老師這回家后,她遵照老師的指導,停止所有的打坐念經持zhou,只是好好地上班,認真學習《藥師法開示錄》,一共看了3遍。雖然至今只是短短的兩、三個月,但她感到自己對人生對工作積極一點了,不再是當初想死的絕望。跟先生的關系也處理得好一點了,彼此之間有時會聊天,之前的她甚少與先生溝通。對f法的理解也不再是以前的盲目,終于明白原來修行就是修心,首先還是要把人做好,這是根本。而身體方面,精神好了很多,睡眠質量好轉,這次心里的恐懼感又減少了,信心日益俱增。平時也會隨喜參與“藥師法門福慧圓滿放生”,也會月供fopusa,感到生活比較納入正軌了。
我們的聊天很愉快,慧鑒發心把自己的這段經歷無畏布施出去,就像當初她自己是通過網絡找到老師那樣,她也希望能藉此幫助很多像她曾經那樣的,同樣的無助、困惑、恐懼甚至絕望的人們,能夠搜索到這篇文章,由此而找到老師,得到救贖。而通過慧鑒的這次現身說法,也讓我深刻地明白了老師是屬于眾生的道理,雖然這點老師是一再在語音開示中強調,但還是不能讓我有身同感受的體會。但這次我看到了,原來還有那么多的眾生真的生活得無助和迷惘,沒找到f法的在輪回中,找到f法的很多卻又在迷途中,苦不堪言,想起了自己也曾經一樣的無助和迷惘,一樣的恐懼,是老師救了我,而世間還有多少這樣疾苦疾難的眾生、這樣愚癡無智的眾生、這樣看不到出路的眾生,三界如火宅,但都生活在不如意事常八九的人生中,苦中作樂,生活在這部輪回的大戲中,不自知也無能為力。
老師曾形象地比喻過,他就是一個導航,我們每個人都在開自己的車,車還是靠自己開的,還是靠自己開車回家,這個一視同仁,如陽光普照大地,法于眾生是平等的。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珍惜和把握這次殊勝的機會,跟隨導航跟隨這個再來的牧羊人,心無旁騖地開穩自己的車回家,莫再分心,莫再管人家的閑事,莫再錯失和掉隊了!感恩fopusa,感恩了凡本了老師,感恩師慧鑒同學,愿所有的眾生聽聞f法,找到回家的路!
一、理解青春期女孩的心理變化
首先,家長需要理解青春期女孩的心理變化。這個階段的女孩通常會經歷身體、生理和情感上的巨大變化,這可能導致她們出現焦慮、情緒波動和對自己身體的不安感。在這個時期,女孩開始探索自己的身份認同,對自身的外貌、性別角色、社會地位等產生深刻的思考。這種思考和探索的過程可能伴隨著自尊心的波動和對自我價值的挑戰。
我建議還是找專業人士咨詢解決這個問題,我就是這么過來的,孩子實在沒法管教好,我們找的高途美好家庭,特別感謝宋立老師,方法太到位!
宋立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內容深入淺出,十分易懂,還能針對家長的不同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辦法。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點,也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比如我女兒雖然成績并不拔尖,但她學習能力很強,老師講過的知識點,她只要認真聽就能記得很扎實。
我從宋立老師那學習了好多家庭教育的知識,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教育方式,也終于知道怎么跟孩子正確相處,現在我跟孩子更像是朋友的關系。
關注私信我回復666即可獲得:4天宋立老師親子教育直播課程、領取海量家庭教育電子資料、而且會針對性分析孩子目前的問題,幫助家長科學快速解決!
二、建立溝通橋梁
青春期女孩子心理問題怎么疏導?溝通是理解女孩心理的關鍵。家長需要主動與女孩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讓她們感到在家庭中有安全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與女孩深入的談話,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她們的內心世界,抓住一些潛在的心理問題。同時,積極傾聽是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應該以平和的態度聆聽女孩的心聲,不論是愉快的經歷還是困擾。
三、尊重她們的個性和獨立性
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女孩的個性和獨立性是至關重要的。青春期是她們開始建立自我認同的時候,家長應該理解并尊重她們追求獨立性的渴望。同時,給予她們一定的自主權和責任感,培養她們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能力。這有助于女孩培養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的各種困難時能夠更加從容應對。
四、鼓勵積極的興趣愛好
青春期是一個尋找興趣愛好和發展特長的重要時期。家長可以鼓勵女孩培養積極的興趣愛好,無論是學業、藝術、體育還是社交方面。通過這些活動,女孩不僅可以釋放壓力,還能夠培養自信心、團隊協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參與各類活動有助于她們建立社交網絡,增加對生活的熱情。
五、正面引導身體意識
青春期女孩子心理問題怎么疏導?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對女孩來說可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在這個時期,家長需要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持,引導女孩建立積極的身體意識。鼓勵她們關注身體的健康,正面看待自己的身體變化。同時,提供關于生理期、性健康等方面的正確信息,幫助女孩樹立正確的身體觀念。
六、倡導積極的心理態度
積極的心理態度對于度過青春期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通過表達對女孩的信任和支持,鼓勵她們培養積極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教導女孩學會設定目標、面對挫折并從中學習。在家庭教育中,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幫助女孩培養樂觀、堅韌的品質。
關于青春期女孩子心理問題怎么疏導的問題,相信大家心里也有了答案,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們應該用心,尋找更科學的方式,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提供幫助。
]]>“他離開我了,我該怎么辦?”這是一個讓多少人心生絕望的問題。在這世上,沒人可以保證感情的經久彌新,即使真的找到了那個一生只愛一人的人。但即便如此,也沒有必要輕易放棄,人生總會有很多旅程,每段旅程都值得我們去披荊斬棘,尋找幸福。
接受分手也許是最困難的一步,但仍然是必經之路。不要不停地追問自己和對方,為什么要分手,要放棄多年的感情,不去想對方選擇了“誰”而不是“我”。抬頭挺胸,勇敢地面對,雖然承受得痛苦,但這種痛苦絕不會了無聲息地消失。只有真正的放下,你才有機會去新開一扇窗,讓無盡的愛情和溫暖充盈心靈。
沒有哪個情感問題是創可貼可以解決的,反而會讓疼痛更加擴散。恢復獨自一個人的生活,找點輕松愉悅的事做,擺脫心理狀態的低落,也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更難的部分就是要切斷聯系,這樣才能避免相互傷害。沒有必要遠離社交網絡或刪除聊天記錄,只需要短暫地隱退,讓自己的心靈慢慢地安靜下來。
重新開始,意味著過去的種種缺陷和不足也得被發掘出來。為自己找出所有的優秀之處,讓自己感到自信和強大。做點自己一直想做卻一直沒機會做的事情,寬容自己,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對于自己的感情和世界的觀察,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視角,多看書看電影,發掘自己經驗之外的人性的點滴。
自信,永遠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外表自然是影響自信的一個重要因素,穿上好看的衣服和護理自己的皮膚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美麗和自信。這里面不僅可以讓自己心情愉悅,還可以讓他人不斷對你刮目相看。
經常運動可以讓人身體健康,精神愉悅,煥發出光彩。身體的活躍和豐富能激發身體以及心靈本質的部分,能夠增加能量和動力,讓自己不斷充滿了能量,散發出絕對的魅力。無論是游泳還是瑜伽,只有堅持下去,才會獲得屬于自己心靈和身體上的真正的美麗。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積極地參加相關活動,走出舒適圈,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慢慢地,會發現這種凝聚力在珍貴友誼,超脫自我的器官里會讓你不斷地更加透徹的體會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朋友與自己的關系也會讓自己更加富有生氣,不斷地為自己賦予美好的象征意義。
性格和愛情,雖然說是有關聯的,但是真的需要的是追求自己幸福的勇氣。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用歲月積淀和審視真實的自己,這樣才能夠為自己創造一種擁有美好心靈的狀態。
終不敢冷落的是——孔夫子的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通過以上7個真性分手挽回黃金法則,讓你重獲愛情。唯有讓自己不斷進行內心的磨練,才會發現自己已經變得更加謹慎和細膩。攢足了這么多精神的本錢,你就能夠大展宏圖。
]]>很多時候我們強迫焦慮有一個基礎就是疑病。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疑病的階段,總是感覺自己出現了大的問題,身體出現了問題。這樣不舒服的時候馬上就開始聯想,就總覺得自己有病。很多人其實都有的疑病這個東西,團擾著很多人。事實上很多人都有這種疑病的。因為每當自己壓力很大,長期處在緊張壓力之下的時候,你就會擔心自己出現問題。就是我們的身體是很智慧的,他是知道我我們承受著壓力,所以就會擔心我們身體出現問題。這個時候肯定出現問題,身體有這樣一個信號,他就告訴我們,可以適當的要休息。但是我們卻開始解決自己的疑病。
當你有這種疑病恐懼的時候,你就很排斥很對抗,然后就不停的要去證明自己沒什么問題。當你證明自己沒什么問題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問題顯現,你就會更加的關注自身,不得不把森田引出來。
森田的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療法本身對疑病素質的人是非常有作用的。就如果你總是擔心自己出現問題,尤其是對自身身體的這種疑病,那你去看一下森田,幫助非常大。你看完森田之后你就會精神的交互作用就會減少。因為森田本身他本身就是疑病的,他從小有這和腳氣。有這種軀體有什么心..臟有問..題,他總感覺自己出現了問題,等他走出去之后,當他奮不顧身的去學習之后,當他絕望之后他發現這些問題都消失了。每當你去懷疑的時候,你這個時候內心當中,既要意識到自己的焦慮。就是說怎么緩解焦慮的問題,這個焦慮就是在生活中產生的壓抑,長期的緊張,我們就從這方面去入手,從生活方面去入手。
當然還有一個就是,要把自己置身于人群當中,要多交流多跟人群在一起。當然這種怎么維持人際關系,這個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逢春節胖三斤,過完年回來,網絡熱搜上點擊率高的我想很可能是減肥話題了。當代社會高度重視美,往往將其定義為年輕和瘦弱。
美的定義和想法——例如通過電視、電影、微博和微信傳播——經常被人們內化,然后人們以此為標準,嚴厲地要求自己達到標準。
但是這樣的身材焦慮會影響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包括人際關系滿意度和性滿意度。如何影響呢?心理學認為,也許是通過投射偏差,例如錯誤地認為別人會在背后討論對自己的負面看法。
例如,如果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缺陷和不完美感到厭惡,我們可能會認為這種觀點是由陌生人、朋友甚至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例如,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妻子)說出來的。
為了更詳細地探討差的身材焦慮與關系質量之間的聯系,我們將參考Hockey及其同事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七月刊上的一篇論文的發現。
該論文的研究結果表明,“身材焦慮的女性會認為她們的另一半對自己不那么有吸引力(無論她們的伴侶對她們的實際吸引力,或者她們對她們的伴侶的吸引力如何),而這反過來又是與較低的關系和性滿意度有關。”
身材焦慮的定義
身材焦慮可定義為:各種感覺、感知和行為:外形(例如,體重、體型)對自尊的重要性、對身材的不滿,以及不斷檢查感知到的身體缺陷。這些缺陷包括面部比例、乳房大小、骨骼結構、脂肪卷(無論人的體重如何)以及各種皮膚問題,如脂肪團、痤瘡、妊娠紋和皺紋。
一些身材焦慮的人會過度照鏡子或尋求安慰,而另一些人則會進行回避行為,例如穿寬松的衣服或避開去海灘。不用說,身體形象問題對于這些回避的人來說同樣是一個問題。
如前所述,身材焦慮與許多心理健康癥狀(例如焦慮、抑郁、自卑)有關。身體形象問題在女性中更為普遍,尤其是那些患有飲食失調或身體畸形障礙的女性。
身材焦慮的原因尚不清楚。許多因素可能導致身材焦慮——媒體、文化規范、家庭壓力和個人心理健康問題,包括心理創傷(例如,重大損失、性虐待)。
現在讓我們繼續討論 Hockey 等人的研究。第一項調查評估了投射偏差、身體形象和關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第二次調查擴展了第一次調查的結果(例如,通過評估性滿意度)。
研究 1:選取了197 對異性戀夫婦為樣本,平均年齡為 23 歲(范圍為 18 至 45 歲),平均關系長度為 3 年,61% 已婚或同居,50% 以上為白種人。
研究 2:選取了97 對異性戀夫婦為樣本,平均年齡 25 歲(范圍為 18 至 56 歲),平均關系長度為 4 年,73% 同居,90% 為白種人。
研究 1 和 2 的結果數據分析顯示,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感受“強烈預測了她們對自己達到伴侶的理想身體吸引力標準的程度(研究 1)和伴侶被他們吸引的程度(研究 2)的假設。 ” 此外,身材焦慮的女性通常認為她們的“伴侶對她們的吸引力較小,這預示著較低的關系滿意度(研究 1 和 2)和性滿意度(研究 2)。”
總之,身材焦慮投射偏差可以解釋身材焦慮如何影響夫妻的關系和性滿意度。具體來說,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意的女性認為伴侶也有同樣的感覺。因此,他們對關系的滿意度較低。因此,關于關系滿意度和性滿意度,對研究中的女性來說,最重要的是她們對自己身體的感受,而不是她們對戀人的吸引力。
對于男性來說,對伴侶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因為它與他們的關系滿意度和性滿意度呈正相關,在第二次調查中,甚至與他們的愛人的性滿意度呈正相關。
]]>(注:本文有對原文進行增刪)
原作者:Arash Emamzadeh?
翻譯:樹葉貓
編輯:翠
審核: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How Body Image Impacts Women’s Sexual Satisfaction》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或支持其觀點。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人們在遭受傷害的時候,通常會有一種特殊體驗,即所謂的“靈魂出竅”。心理學研究認為,所謂的靈魂出竅,其實就是人格解離。這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詞語,相比之下另外一個詞語大家都聽得比較多,即創傷后應激障礙。因為親眼目睹或者親自經歷過創傷事件,產生的一系列心理障礙即創傷后應激障礙。出現人格解離的人,一定是遭受過創傷的人;但是遭受過創傷的人,可能并不會出現人格解離,而是創傷后應激障礙。那么,哪些情況下才算是人格解離呢?
軀體脫離感
在受到傷害的過程中,或者在過去一段時間后,個體如果出現軀體脫離感即屬于人格解離。這種感覺好像是靈魂出竅,此時你已經不認同自己的身體了,你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一種陌生感。你的身體已經不歸你支配,而你的意識變得越來越模糊,產生了靈魂出竅的錯覺,表明你的人格出現解離。人格解離歸根結底是一種心理障礙,并不是所謂的神秘體驗。當傷害結束后,這種軀體脫離感就會慢慢消失,表明對于一些創傷經歷,人們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
旁觀者體驗
個體在受傷害的過程中,或者在之后的一段時期內,出現旁觀體驗即人格解離。旁觀者指的是你能夠看到自己的身體,你眼睜睜地看著身體在遭受傷害,但是卻毫無辦法。在旁觀體驗中,你的意識成為主體,你的身體成為了客體。這是個體在受到傷害時,出現的意識錯覺。事實上,旁觀體驗過程中,你的意識沒有離開你的身體,只是在受到傷害時產生的一種逃離情緒。反復出現旁觀者體驗,甚至無法將意識和身體重新整合起來,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
欠真實感
受到過傷害的個體,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出現欠真實感,感覺自己像是活在夢里一樣,即屬于人格解離。所謂活在夢里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深深地不確定感,就好像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存在,不確定眼前的東西是否存在,周圍充滿了不確定感。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只有確定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就連心理狀態正常的人,也會因為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能確定下來,而感到焦躁不安。對于受過傷害的人,他們的欠真實感一方面是因為對現實的不確定,另一方面是因為對現實的排斥。
強烈的自我厭惡
遭受過傷害的人,會因為沒有保護好自己而產生強烈的自我厭惡。每個人都有追求強大的心理動機,因為人只有變得更加強大,才能夠保護好自己。即便是沒有受過傷害的人,也會因為自己不夠強大而厭惡自己,這是人的本性。自我厭惡的層級可以分為三層:個體不能通過自我價值,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和認可,就會產生輕微的自我厭惡;個體在社交中不能保護自己,從而在尊嚴上受到傷害,會產生較為明顯的自我厭惡;個體在生活中不能保護自己的身體免受傷害,會產生強烈的自我厭惡。
對特定情境的恐懼
受到傷害的人,即便傷害過程結束之后,也會產生心理陰影。與創傷后應激障礙相同的是,人格解離障礙會對特定情境產生恐懼。有可能是曾經受過傷害的地方,或者與那個地方相似的其他地方;有可能是一個在傷害過程中出現的物品;還有可能是跟傷害自己的那個人有類似特質的人。個體對特定情境出現恐懼心理后,伴隨著諸如軀體脫離感、旁觀者體驗、欠真實感、強烈的自我厭惡時即為人格解離障礙。離開這個特定的情境后,癥狀立即消失或者很快消失。
接納自己并不強大的身體
當你受到傷害時,突然有一種離開身體的感覺,這是一種逃避心理。你要學會接納這個并不強大的身體,他雖然沒有保護好你,也沒有照顧好你,但是他是你的一部分。不管你的身體是強大還是瘦弱,是健康還是殘疾,你都要學會愛自己的身體。要多運動,多發揮身體本身的功能;要抱抱自己的身體,讓他感受到愛的力量。要認可、接納自己的身體,使之更好地發揮自身功能。當你受傷害的時候,不要離開你的身體,你可以用拳頭保護自己,你還可以用雙腳逃離傷害。
學會用多種方式保護自己
學會用多種方式保護自己,而不是簡單地逃離自己的身體。你要明白,之所以出現人格解離,就是因為你潛意識里不再信任你的身體了,你覺得他不能夠保護你。你要學著重新建立起信任感,你要相信你的身體可以保護好你,因為他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變得強大。你要學會直面問題,有些問題你看上去可能會很可怕,但是當你逃避它的時候它會變得更加可怕。可是當你轉身直面它的時候,它就消失了。要學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保護自己,而不是像個小孩子一樣逃避。
總而言之,受過傷害的人出現上面這些情況,屬于人格解離障礙。要學會信任自己的身體,學會以更加成熟的方式保護自己,才能夠走出人格解離障礙。
作者:九霄云客
]]>接納與呼吸調整療法
要處理焦慮和恐懼,我們需要借助感受處理的四把鑰匙一接納、覺察、放松、行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四把鑰匙將如何有效管理我們的恐懼焦慮。
1.接納:當感覺到恐懼和焦慮時,用一句話簡單地告訴自己:“好的,我感受到了恐懼和焦慮,我能接納這一點。”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在說話的同時保持站立的姿勢,將身體打開—比如,兩腳微分,身體挺直,雙臂展開并挺胸抬頭,就如同在歡迎自然的一切,這種接納,有助于我們擺脫自我戰斗。
2.覺察:帶著好奇心去覺察恐懼中身體的變化。保持身體展開的姿勢,現在慢慢閉上眼睛,輕輕問自己:“恐懼和焦慮給我帶來了哪些變化?”然后帶著好奇心去覺察恐懼中自己身體的變化,比如,心跳的變化,呼吸的節奏,臉部肌肉僵硬,身體緊張、冒汗,呼吸淺而急促,有一種強烈的想逃的欲望…試著去覺察這一切,同時避免任何評判。如果發現自己走神,不用自責,簡單地告訴自己“我走神了,但我可以繼續覺察我的恐懼”,然后繼續帶著好奇心去覺察自己身體的變化。
3.放松:當掃描完身體不同部位的變化和反應后,繼續保持開放的身體姿勢,開始慢慢地用鼻子吸氣,同時默數1、2、3、4,腹部微微隆起,然后慢慢地用嘴向外吐氣,默數1、2、3、4、5、6,腹部逐漸收縮。繼續這個練習3分鐘,當你逐漸掌握了腹式呼吸的訣竅時,可以停止計數而將注意力放在氣息上。傾聽氣息的節奏變化,如果發現自己在練習過程中走神,告訴自己“我走神了”,然后繼續練習。
4.行動:當感覺到內心的寧靜時,呼吸不再像之前那么急促,深深呼吸一下,能夠帶著焦慮,繼續行動。
]]>腦子里不痛快,喘氣兒跟著不痛快,身體里的秩序隨即亂套。氣消了你以為就過去了嗎?身體都替你記著呢,早晚用出狀況來報復。
老祖宗說:喜傷心,怒傷肝,恐傷腎,悲傷肺,憂傷脾。世衛組織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
勤奮是什么?是身體想多睡會,但腦袋說不能懶,于是,用咖啡、濃茶糊弄身子去幫腦袋做事。堅強又是什么?是當身子用癥狀來求救,腦子的回應是,再撐一撐。
把身體的控制權還給身體吧,身體有完整的,自我運行調節機制,不需要大腦的思考參與。拿睡眠來說 ,小時候困了倒頭就睡 ,即使課堂上也能偷著睡 ,睡覺如同呼吸一樣是本能 ,為什么成人后睡覺成了難事兒呢 ?「先睡心,后睡眼」,腦子里不消停,閉著眼也睡不著啊。 所以要多學習應對抑郁、焦慮的辦法,停止胡思亂想。回歸自然的狀態,該吃吃、該睡睡、該運動運動。懂得遵循身體的意愿,就是愛自己的開始,很多莫名其妙的軀體問題,也會慢慢消失。古人的養生精髓是形神共養,其實就是腦子跟身體和平相處。
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可以悄悄跟身體道個歉 。摸著難受的地方說:親愛的我自己 ,對不起,我忽視了你,一直以來,我讓你受了那么多委屈,受了本不該受的罪,我聽到了你的呼喚,體會到了你的不容易,從此我會好好對待你。身體是智慧的,感受一下聽到后它的反應。
什么是好部位?就是你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說明它平安無事。
所以,養生不如養出好情緒。
]]>如果你真的心情很不好,情緒崩潰,比較容易失態,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問題,那我我有方法給到你。
第一種:可能你真的是太累了,工作強度太大了,壓力太大了,你的身體已經到了一定的受壓程度,雖然你的大腦是處于高興奮或者高壓狀態下,好像你自己還有力量和精力去完成一件又一件工作時,其實你的身體潛意識當中已經想休息了,但是你又不得不繼續往前走,你不能停下來,也感覺停不下來,就會很累很疲憊,會出現情緒煩躁、易暴易怒、莫名想發火,其實是你的身體在向你釋放信號,你想要休息了。
這就需要你真的靜下心來,或者轉移一下長期待著的環境,或者閉目養神,或者睡一個好覺,或者給自己放一個假,不要把自己蹦的太緊了,你會感覺好一些。
曾經我也有一段時間,工作太累忒累,好像一直做不完,做完了感覺還有下一個指標在等著我!我總想發脾氣、也總想哭,很煩躁,但是還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太辛苦太累了,當我休息了一個長假,回老家了一趟,那種感覺就全然沒有了。
第二種:你可以自由書寫,把你的任何想法、任何念頭、任何不痛快可以以輸出的方式輸出出來,用字寫出來,表達出來,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心理咨詢師做心理咨詢,宣泄出來那是最好的。
要把自己糟糕的情緒流動出來,不要一直擠壓在心里,否則會自己越來越痛苦、越來越糾結,在你流動輸出的同時,你的心情就會好很多,不妨可以試一試?
]]>